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5年行動計劃發布

布局星、箭、場產業鏈和聚集區 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

2025年04月30日07:3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布局星、箭、場產業鏈和聚集區 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

  產業目標

  ●力爭2025年航天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2030年航天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

  ●培育百億級企業2—3家

  ●50億級企業3—5家

  ●10億級企業10家以上

  ●打造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新高地

  產業布局

  ●成都都市圈

  重點布局火箭、衛星、終端設備、地面系統和配套設備的研發制造以及衛星應用

  ●涼山州

  重點布局火箭衛星總裝總測及商業發射

  ●綿陽市

  重點布局火箭、發動機制造及衛星應用等

  ●南充市

  重點布局航天防務裝備生產制造

  ●自貢市、瀘州市

  重點布局航天材料及火工品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遂寧市、內江市

  重點布局衛星管控、衛星數據測控和信息數據處理應用

  4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力爭2025年航天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2030年達1000億元,培育百億級企業2至3家、50億級企業3至5家、10億級企業10家以上,打造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新高地。

  為何要出台《行動計劃》?計劃有哪些內容?有何亮點?

  一個目的

  按照產業鏈發展來規劃,最終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為航天強省

  先看基礎優勢。四川是國家布局的航天戰略基地,同時擁有國家發射基地、良好發射條件、全產業鏈體系和戰略腹地區位,綜合優勢全國少有。“總的來說,四川發展商業航天的基礎較好、潛力較大。”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孟令杰說。

  創新主體方面,四川在火箭批量生產、衛星載荷研制、衛星測運控等方面擁有實力雄厚的“國家隊”,同時還吸引了多家頭部商業航天公司落地。其中,星河動力和星際榮耀是國內目前可穩定執行發射任務的民營商業火箭公司代表,今年以來持續產出新成果:1月,由資陽總裝出廠的星河動力首枚谷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3月,星際榮耀在綿陽建成火箭發動機試車台並首次點火試驗……

  發射場,是商業航天重要的基礎設施。這方面,四川擁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再看頂層設計。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和商業航天。隨后,四川又把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列為增強四川發展能級的新賽道。

  “結合四川已有的基礎,瞄准明確的發展方向,《行動計劃》順勢而出,且十分必要。”相關業內人士說,《行動計劃》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相比此前相關政策,更具有四川特色,也更加全面,“可以說,就是按照產業鏈發展來規劃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為航天強省。”

  四大任務

  規劃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形成3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等

  《行動計劃》明確四大任務:提升商業航天發射能力、增強創新動能、夯實產業基礎、拓展應用場景,包括規劃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10個以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個以上,構建“雙核引領、多地協同”的空間布局,形成3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等。

  提升商業航天發射能力方面,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按照“四區一配套”布局,發揮涼山州發射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發射場園區。打造商業航天聚集區,通過招引星箭制造企業及產業鏈配套企業等措施,盡快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聚效應。

  增強創新動能方面,通過支持企業承擔國家航天領域重大工程、重點型號任務,鼓勵發展大運力、低成本、可復用火箭等途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搭建航天領域科學裝置、概念及產品驗証中心等共性技術創新平台。

  夯實產業基礎方面,通過內培外引壯大經營主體、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建強商業航天產業鏈條。

  拓展應用場景方面,通過服務國家衛星互聯網建設大局、引導上下游企業協同布局、提升“星頻站網端”全鏈路核心競爭力等措施,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兩大亮點

  以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為抓手,構建“雙核引領、多地協同”的產業布局

  具體來看,《行動計劃》有兩大亮點。首先是將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放在首位。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這既是四川發展商業航天的縮影,也是一個有力抓手。通過抓住這個“牛鼻子”,有助於健全全省商業航天產業鏈。

  商業航天產業鏈上,發射服務是連接上下游、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採訪中,國內多家商業火箭、衛星研制頭部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各發射場任務飽和,“衛星等火箭、火箭等發射”問題突出。“可以說,發射能力已成為制約商業航天發展的瓶頸。”相關業內人士介紹,《行動計劃》尤其注重解決商業航天發展的核心問題,提出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

  在相關業內人士看來,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還能在四川產生企業集聚效應,有助於帶動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因此,依托發射場,還要打造產業承載區。”他解釋,這不僅有助於吸引產業鏈上游的星箭龍頭企業前端研發落地,在其帶動下,配套企業也會加速集聚,從而促進商業航天產業集聚效應盡快形成。

  另一大亮點是提出構建“雙核引領、多地協同”的產業布局。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出於加快推動全省商業航天產業建圈強鏈的考量。

  具體來看,“雙核”是指成都都市圈和涼山州,“多地”是指綿陽、宜賓、瀘州、南充、自貢、遂寧、內江等地,共同形成“協同”的空間布局,打造多業態融合的商業航天產業體系。比如,成都都市圈重點布局火箭、衛星、終端設備、地面系統和配套設備的研制以及衛星應用,涼山州布局火箭衛星總裝總測及商業發射,綿陽布局火箭、發動機制造及衛星應用等,南充布局航天防務裝備生產制造等。(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