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三次轉移“戰場” 探訪科技先鋒的創新之路

2025年04月29日17:0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晨光初綻,川中油氣礦的數字化井站浸染在淡金色的朝霞中,機械運轉的嗡鳴聲與晨風共舞,宛如一曲工業與自然的協奏。

這片鋼鐵叢林裡,創新的火種正悄然躍動。代娟,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中油氣礦信息科技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在同事眼中,她是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魔術師”,也有人感慨“她是個‘狠人’,對自己狠,對工作更狠”。

晨光漫過窗櫺,斜洒在桌上。代娟指尖輕捻一支快磨禿的鋼筆,將其搭成簡易的蹺蹺板,“石油人就像這支筆,指尖按壓的瞬間。一頭是奮斗的青春躍然而起,另一頭則是傳承的使命在時光中沉澱。”

代娟在井站開展脫挂器現場試驗。受訪者供圖

“啃”下技術硬骨頭,創效3000萬元

“娟妹子,這兒可都是男娃兒干的粗活!”2008年,碩士畢業的代娟踏入川中油氣礦勘探開發研究所。面對井下工藝室主任孫蓉的調侃,她笑而不語,卻在心底埋下倔強的種子。

2010年,須家河氣田推行無人值守,但井下節流器的頻繁更換成為“卡脖子”難題,她和團隊主動請纓。

“那時候壓力是真的很大,不僅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還要保証項目的進度不受影響。最緊張的時候,我們連續72小時盯著試驗數據。”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代娟和團隊成員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盡善盡美。

代娟以水杯墊圈作比,“密封圈老化需更換,井下工具亦是如此。”她帶領團隊從設計、制圖到選材全程攻堅,上千次試驗……最終,新型井下節流器成功問世,實現自主加工,節約維護費用3000余萬元。千余井次的自主作業記錄背后,是實驗室深夜的燈光與油污浸染的圖紙。

10余年間,代娟主研參與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獲國家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7項,她以細膩拆解技術壁壘,將質疑化作掌聲。鏡片后那雙堅定的眼睛,讓“小白”蛻變為“技術能手”,更讓無人值守氣井從藍圖照進現實。

跨界轉型,重塑數字未來

十年磨一劍,代娟的工藝技術已積累深厚,但她的目光卻投向了更遠的未來。2017年,川中油氣礦產量攀升,人員用工卻逐年縮減。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浪潮,在組織的安排下,代娟從工藝領域跨界信息技術,直面“思維轉換”的挑戰。

轉型之路始於破繭。白天,她身著工裝扎根生產一線,逐條梳理設備運行卡點與流程堵點﹔暮色四合時,她化身“求知者”,在信息控制處理、數字邏輯等全新領域中摸索前行。

“最初連專業術語都像天書。”代娟回憶。為啃下硬骨頭,她將網絡搜索記錄填滿深夜——晦澀的概念逐個查証解析,專業書籍在案頭壘成小山﹔午休的碎片時間被用於分門別類整理技術文檔,入夜后則對照案例反復推敲理論邏輯。每攻克一個知識模塊,她便繪制思維導圖串聯體系,讓抽象理論落地為可操作的業務框架。

篤志前行,終見星火燎原。她參與建成540座數字化井站,打造“單井無人值守、區域集中控制、調控中心遠程支持協作”新模式﹔建成視頻智能分析、智能清管、數字孿生油氣管道、機器人巡檢、無人機巡線等智能化應用,讓傳統“苦差”升級為“智慧活”。

一線員工感嘆道:“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用工量銳減至傳統模式的30%,兩化融合認証與創新大賽金獎,成為代娟轉型路上最閃亮的勛章。

“川中這片土地,教會了我一件事——改變的不是技術,而是思維。”代娟輕撫屏幕上的數據流,“隻要肯學、肯鑽,在這片鋼鐵叢林裡,女娃兒也能畫出錦繡河山。”

引領創新,育才筑夢

2022年,代娟的“戰場”再次轉移。從技術尖兵到管理者,她深知:一個人的力量終有極限,唯有點燃團隊的火種,方能照亮行業的未來。

依托“代娟工作室”,她探索推行“亦師亦友、協作共進、榮辱共擔”團隊管理模式,讓年輕人成長成才、出位出彩,充分激發出每個團隊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潛能,使工作室永葆青春活力﹔帶領工作室成員連續三屆獲得集團公司創新大賽專業賽一等獎,連續三年斬獲中國創新方法領域的最高榮譽,青年才俊聲名鵲起,屢創佳績。

三年間,礦區科技工作在她的帶領下先后解決一線生產難題800余項,孵化專利42項,科技成果支撐了礦區新增天然氣三級地質儲量、生產站場的站均用工下降、實現收入與利潤均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年創效益超千萬元,信息技術完成從“皮相”到“骨相”的質的轉變。

採訪間隙,手機屏幕上亮起兩個小男孩的笑臉。“孩子是我的鎧甲,隻要一想到他們,我就充滿了力量。”代娟目光柔軟,“希望成為孩子的驕傲,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學會堅持與勇氣,如同油氣‘命脈’般堅韌。”

夕陽穿過“百戰攻堅 氣貫長虹”的標語,將她的剪影投在滿牆書架上。指尖的鋼筆依舊輕晃,仿佛訴說著:所有被時光壓下的努力,終將在深埋地下的黑暗中,綻放出灼灼光華。在這片鋼鐵與智慧交融的土地上,代娟正如她改進的節流器在千米深的地下靜默無聲,卻澎湃著推動時代向前的力量﹔而她指尖輕晃的鋼筆,亦如當年一般,記錄著奮斗的青春,勾勒出能源報國的璀璨長卷。(趙陽春、龍嵐綺)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