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十強“一季報”出爐,再次彰顯“挑大梁”擔當
制造業扛鼎,四川等八省市跑贏全國增速

經濟大省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4月23日,隨著上海市2025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體量位居全國前十的經濟省市一季度成績單均已發布。
川觀智庫·省情研究所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十大經濟省市實現GDP(地區生產總值)總量194965.94億元,佔全國比重61.16%,用實際行動再次彰顯“挑大梁”的擔當。
如何看經濟大省一季度的“賬面”?開局成績單又會怎樣影響全年目標實現?
看速度
8個省市跑贏全國平均增速,湖北領跑
十大經濟省市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按GDP總量由高到低排序)。2024年,這十個省市的經濟總量合計約佔全國的六成。
今年一季度,十大經濟省市GDP總量佔全國比重超過61%,延續了“以兩成面積、五成人口創造六成經濟”的格局。
從GDP增速看,8個省份跑贏全國平均增速(5.4%),其中湖北以6.3%領跑﹔山東、浙江並列第二,增速均為6.0%﹔江蘇、河南緊隨其后,增速為5.9%﹔接下來是福建5.7%,四川5.5%,湖南5.4%。
從總量看,十大經濟省市可分為3個梯隊——第一梯隊廣東(33525.51億元)、江蘇(33088.6億元)仍是“雙雄”,經濟體量均突破3萬億元,合計佔全國比重超過20%。經濟體量大意味著高速增長的難度也更大,江蘇能實現5.9%的增速實屬不易。
第二梯隊山東(23466億元)、浙江(22300億元)加速向全年GDP10萬億級邁進。浙江在十大經濟省市中,一季度GDP增量最高,增加2163億元,這使得它與山東的差距縮小至116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49億元。
第三梯隊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競爭膠著,四川以5.5%的增速鞏固在十省市中的第五位次。
年初前后,各地陸續設定今年GDP增速目標。十大經濟省市中,湖北設定的目標最高,為預計增長6%左右﹔其次是四川,增長5.5%以上﹔浙江、河南和湖南為增長5.5%左右﹔福建為增長5%—5.5%﹔江蘇、山東為增長5%以上﹔廣東、上海為增長5%左右。
從一季度答卷來看,僅廣東的經濟增速明顯低於預定目標,湖南(5.4%)基本達到預定目標,其他8省市均達到或超過預定目標。
看產業
制造業扛鼎、農業壓艙、服務業提質的特點凸顯
從三次產業情況看,十大經濟省市的第一產業佔全國比重超過53%,第二產業佔比超過63%,第三產業佔比超過60%,均在“半壁江山”以上,產業結構呈現“制造業扛鼎、農業壓艙、服務業提質”的特點。
打造工業大省(市)、制造業強省(市)是十大經濟省市的共同追求。尤其是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更加凸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性。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而在十大經濟省市中,有6個同比增長超過8%。
浙江的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1—2月的8.0%提升至一季度的8.9%。
四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盡管排位第八,但也跑出近三年來工業在一季度的最好成績。
廣東持續響亮喊出“制造業當家”,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增速在十大經濟省市中並不顯眼,但是考慮到超大基數,且增速比1—2月加快1.1個百分點,廣東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正顯成效。
十大經濟省市貢獻了全國農業的“半壁江山”,多個省份表現亮眼。
江蘇領跑,第一產業增速為5.1%,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77.3億元,超過傳統農業大省河南(650.13億元)。
四川水果產量、茶葉產量、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均在5.0%以上,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穩定供給。
再看服務業,多地呈現數字經濟引領轉型升級的特點。
上海一季度服務業跑出5.6%增速的佳績,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3.0%。浙江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5%、9.3%。
看韌性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增強經濟韌性成“必答題”
投資、消費、外貿被稱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
較快的工業投資,將帶來更強后勁和更大增量。四川一季度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1%,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34.1%,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開年來,國家和省級層面實施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一季度十大經濟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共81049.89億元,佔全國比重約為65%,對全國消費的拉動十分顯著。
湖北、河南、江蘇、山東、湖南、福建、四川7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跑贏全國平均增速(4.6%)。
一季度,湖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7.3%,比上年全年加快2.2個百分點。零售業、餐飲業銷售額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文旅消費熱度攀升,限額以上體育娛樂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3.2%。
河南緊隨其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7.0%,全省網上零售額1194.5億元,同比增長14.7%,高於全國6.8個百分點。
從外貿數據看,一季度十大經濟省市進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約76%,“挑大梁”的地位毋庸置疑。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十大經濟省市的進出口貿易呈現兩極分化局面。
河南以28%的貨物進出口增速,遙遙領先。鄭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拉動河南外貿奔跑的最大黑馬,是電動汽車。一季度,河南出口電動汽車55.6億元,同比增長138.6%。
湖北增速達16.6%,排名第二。湖北一季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17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18%。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一季度進出口額為2.14萬億元,以佔全國比重超過20%的體量,實現4.2%的增速,大幅超過全國平均增速(1.3%),其表現可圈可點。
四川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7.6%,進出口規模首次在開年一季度突破2500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同時,福建、上海、湖南的進出口貿易均出現同比下降,如何推動外貿“穩拓調優”,是擺在這些省市面前的必答題。
一季度經濟數據印証了經濟大省的韌性與活力。開局固然重要,但要實現全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還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加勁。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年度經濟運行情況決定了能否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並為“十五五”順利開局蓄勢聚能。“大省答卷”如何書寫?且看接下來全國經濟大省的拼搏與突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