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明星川企同台“比拼”
“找茬”的評委最關心市場化

“說說產品的定價和成本吧。”4月7日,在成都舉行的共建“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產業”明星企業專項行動投資路演活動現場,登台的川企負責人不止一位被提問。
在這場路演活動上,20家四川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明星企業負責人輪番登台推介展示。台下,100多家投融資機構代表和10多位行業專家擔當“評委”,頻頻“找茬”。而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的市場化潛力上。
好技術不等於好產品
“你們的終端產品有哪些特點?”台上,綿陽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等展示了企業近年來取得的技術發明專利証書以及其他榮譽証書。但台下的投融資機構依然“不依不饒”,“我們要看產品。”
為何投融資機構代表們“沒有耐心”看技術?
“首先,能登台的,都是仔細遴選過的川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將人工智能產業鏈列為重點推進的15條產業鏈之首,並構建了“鏈長+副鏈長+牽頭部門+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的協同推進機制,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建圈強鏈。
因此,本次受邀路演的10家大模型企業及10家機器人企業,都是在各自領域具備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都不容小覷。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為例,其推出的四足機器人等產品受業界矚目。而有備而來的投融資機構代表,對具體技術問題已了然於胸。
其次,好技術不等於好產品。不少投資人提到一個案例:等離子顯示屏在分辨率等方面領先液晶顯示屏,日本在該領域技術儲備一枝獨秀。但最終,押寶等離子顯示屏的廠商,卻敗給了技術門檻更低的液晶顯示屏。因為,液晶顯示屏的商業化制造和使用成本都明顯低於等離子顯示屏。
由此,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爆發階段初期,投融資機構更看重的,是終端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比較優勢。
好政策不等於好市場
“你們接到了哪些市場化訂單?增長趨勢怎樣?”“用戶主要是哪些群體?反饋如何?”
在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李耀的路演環節,不少業內專家和投融資機構已經准備好了問題,這讓他原本准備的“政策利好”等推介詞用不上了。李耀的回答是,醫療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預估至少為千億級,且隨著老齡化進程而增加。目前,企業接到的市場化訂單已超億元。
好市場離不開好政策,但好政策不等於好市場。在本次路演之前,四川發布了《四川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若干政策》,計劃3年投入12億元,推動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但在參與路演的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政策,隻對產業起到催化作用。而決定產業生死的,是市場需求的變化。例如,宇樹科技等“杭州六小龍”在孵化階段,當地的扶持政策給予了有力支持,幫助企業熬過了產品研發、熟化階段。而進入市場推廣期,企業隻能以市場表現論高下。
“這也是我們舉辦本次活動的原因。”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業內專家和投融資機構的現場考評等市場化機制,遴選發現一批創新能力突出、市場潛力巨大、融資能力強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明星企業。同時,實現資本、技術、產業鏈的精准匹配。(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成棟 王若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