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破“數據孤島”困局 長虹AI供應鏈打造萬億級“共贏鏈”

人民網 王凡
2025年04月09日16:2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全球化浪潮與市場風雲變幻中,制造業競爭格局巨變,供應鏈體系成為決勝關鍵。長虹控股集團以AI為利刃,耗時5年,雕琢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這一平台猶如產業變革先鋒,讓原料流轉精准有序,產業鏈協同共生。

長虹如何借AI之力,開啟供應鏈從傳統走向數智的蝶變征程?

AI賦能供應鏈,“人治”到“智治”的跨越

現代企業競爭已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是企業駕馭供應鏈、管理供應鏈能力的競爭。對制造業來說,由於倉儲問題或原料庫存問題而引發虧損是常有之事,表現看來,好像是因為企業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政策出現了問題,但往深層次上看,實際上是企業的供應鏈出現了問題。

企業的供應鏈就是一條生態鏈,客戶、合作者、供應商、制造商命運相連,隻有加強合作,關注客戶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贏,企業才能長久經營。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虹控股集團始終非常關注和重視供應鏈的管理及與之相關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將創造一個高度智能化的AI最強大腦作為供應鏈管理系統改革的指導思想,從2019年以來至今,歷經5年的時間,傾力打造了獨樹一幟的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

35760298bca03d44b7f65326021ec9f5

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長虹供圖

長虹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的核心,是一個由AI驅動的“最強大腦”。這一系統通過整合供應商數據,實時追蹤物料採購、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全流程。

傳統採購依賴人工溝通,耗時耗力且易受人為因素干擾,而AI技術基於歷史訂單、市場趨勢及生產計劃,AI算法自動生成物料需求預測,將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使庫存周轉率提升30%﹔傳統需3天審批的採購流程,通過AI技術引擎可以實現自動化審批,將整個採購流程壓縮至10分鐘,最大限度地杜絕“人情單”﹔此外,AI技術還可實時監測供應商交付能力、市場價格波動,提前預警斷供風險,保障生產連續性。

借助AI最強大腦賦能的智慧化供應鏈管理平台,長虹已與超7萬家注冊供應商實現即時信息互通,能實時追蹤物料採購進度,保障信息及時准確,採購流程高度透明,審批流程大幅簡化,操作便捷化。平台精准把控採購與供貨時長,顯著降低倉儲管理成本,原來的原料儲備倉庫得以改建為現代化生產線,提升產能並節約土地價值。同時,倉儲工人實現從勞動力型到數字化系統管控者的轉變,勞動強度降低,安全性提升,勞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97291f44f04d1cb55ee7e2b80a8bfc4f

金龍-長虹技術交流會。長虹供圖

例如,長虹智慧顯示公司通過AI平台,將彩電物料需求提報至供應商的時間從“按天”縮短至“按小時”,實現訂單響應速度提升400%。

AI驅動的產業協同,從“單打獨斗”到“生態共贏”

長虹以供應鏈為切口,通過AI技術重構產業鏈協作模式,打破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孤島”,推動上下游企業從“物理連接”升級為“智能共生”。這種協同不僅是數據的互通,更是技術、資源、能力的深度耦合,形成“研發共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通過AI算法整合分散的子公司需求,構建“集中採購+分布式履約”的智能協同網絡。

以銅管採購為例,長虹過去與金龍集團旗下不同子公司分散合作,導致採購規模受限、議價能力薄弱。通過AI需求聚類模型,長虹將綿陽、中山等基地的銅管需求統一歸集,與金龍集團達成集團級戰略合作。AI系統實時分析銅價波動、物流成本、庫存周轉率等數據,動態優化採購節奏,最終有效實現採購成本最優,並推動雙方技術反哺——金龍新型銅合金材料優先在長虹空調、冰箱等產品線試用,長虹則反饋市場數據助力金龍改進工藝。

長虹與核心供應商共建23個聯合實驗室,通過AI技術打通“需求洞察-研發試制-量產驗証”全鏈路。

在新能源領域,長虹與某高校合作開發“AI分子模擬系統”,通過量子計算與深度學習結合,從數百萬種材料組合中篩選出高能量密度電池正極材料,將傳統“試錯法”研發周期從18個月壓縮至8個月。實驗室配備的AI中試產線可同步驗証材料量產可行性,實時反饋數據優化分子結構設計。

在智能家電場景共創方面,長虹與芯片供應商成立“AIoT聯合實驗室”,基於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共同開發低功耗、高響應的智能控制模組。例如,空調自適應節能算法通過分析2.5億條用戶環境數據,使待機功耗降低至0.1W,相關技術已反哺至供應商的芯片設計環節。

長虹海外工廠通過AI供應鏈系統實現“全球一盤棋”的高效協同:捷克工廠與綿陽總部通過AI時區自適應算法,實現生產計劃無縫銜接。當歐洲工廠因節假日停產時,AI自動將訂單分流至墨西哥工廠,保障全球客戶交付准時率達98%。

同時,多語言工業大腦部署支持中、英、西、捷4種語言的AI交互系統,海外工程師可通過語音指令實時查詢設備狀態、工藝標准,減少跨國溝通誤差。2024年,墨西哥工廠設備故障響應效率提升70%。

多重阻力,AI技術艱難落地

長虹在“智改數轉”初期曾面臨多重阻力:子公司抵觸變革、數據孤島林立、技術適配性不足、跨部門協作低效。通過“場景化攻堅+人才重構+生態賦能”三位一體策略,長虹不僅破解困局,更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產業基因,形成可復制的制造業智能化范式。

長虹供應鏈管理部部長王光全介紹,“2019年,長虹認識到供應鏈能力成為制造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於是從下半年開始實施新一輪供應鏈管理體系改革,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同步啟動,智慧供應鏈就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應用模塊。”

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往往伴隨著高昂的成本投入,需要諸多軟硬件基礎條件的支持,對人才支撐、組織匹配以及體系協同等方面也要有很高的要求,不僅投入產出回報周期長,還會遭遇明顯的“轉型陣痛”。

在長虹高層的堅定決策支持下,供應鏈管理中心毅然牽頭對實施智慧供應鏈的必要性進行200多家子公司的實地走訪和調研,結合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公司的具體情況梳理出針對性的上線方案,然后通過各種培訓和不厭其煩的溝通,讓子公司清晰了解智慧供應鏈的優勢。

5年來,針對智慧供應鏈,長虹發布了21個制度文件,2024年拓展到33個,智慧供應鏈平台實現了全環節、全過程、全標的覆蓋。

如今,長虹已實打實地嘗到了智慧供應鏈的“甜頭”。在長虹智慧顯示公司的採購部門,10位員工對接著500多家供應商、2萬多項物料,在智慧供應鏈平台上輕輕點擊物料採購,即可完成訂單下達、合同簽訂等流程。

作為長虹最早使用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的業務部門,長虹智慧顯示物資採購人員石建明表示,以前一天排產1000台彩電,需要材料班人員手工測算物料需求數量和到貨時間點,將需求通過電話逐一告知供應商。現在通過智慧供應鏈平台,可以提前一天釋放計劃,按小時給供應商需求,做到了針對不同供應商的智能配給。“我們從物料需求提報到最終的採購結算,全鏈條業務全都在平台上進行,極大地提升了物料管控的效率和人員效率。”石建明表示。

長虹以採購環節為數字化供應鏈轉型的切入點,逐步朝著上下游方向延展。積極推動計劃、生產、研發以及供應商等各環節的數字化貫通,致力於發展形成一個囊括計劃、採購、生產、物流、客戶服務等在內,全鏈條暢通無阻的大供應鏈體系。

此外,長虹組建戰略採購協同工作組,全力整合集團資源,充分釋放集團品牌優勢。憑借大型制造集團的規模效應,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打造出顯著的成本優勢,與核心供應商構建起極為緊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深度借助核心供應商於多地布局生產基地所形成的區位優勢,以及覆蓋全產品系列的強大產能優勢,通過聯合開發、技術協同等方式,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實現供應商與客戶上下游之間的高效協同運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集採優勢,全方位保障產業供應鏈安全且富有韌性,穩步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持續前行。

王光全表示,長虹智慧供應鏈平台將從傳統的“項目化”逐步轉為“產品化”,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不斷升級迭代,為更多企業賦能,全力推動與長虹合作伙伴之間的“賦能、提質、創效”,最終目標是打造產業協同“共贏”鏈,也正在布局海外供應鏈管理運營工具,形成大供應鏈管理格局。

長虹的智慧供應鏈實踐証明,AI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產業生態重構的催化劑。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絕非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組織韌性、數據治理、生態協同的全維進化。這套“中國方案”正隨著長虹的國際化布局走向全球,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長虹樣本”。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