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 | 網友:別讓教書成為副業 四川:對“進校園”事項進行提級管理

人民網成都4月8日電 (袁菡苓)“別讓教書成為副業。”日前,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教師現在承擔了很多非教學任務,比如行政工作、應付檢查、各種表格填寫,導致教學時間被壓縮。這可能讓教師疲憊,影響教學質量”,建議“推動建立有關政策法規,保護教師權益,優化學校管理結構,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讓教師回歸教學主業”。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網友留言截圖。
收到該留言后,四川省教育廳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與該網友溝通交流,就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官方回復截圖。
四川省教育廳回復稱,近年來,四川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要求,2024年率先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營造良好教育教學環境的通知》,部署了6項重點任務,提出了18條剛性要求。建立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白名單”,省級布置進校園事項由43項壓縮至3項,對“進校園”事項進行提級管理。
回復表示,下一步,四川省教育廳將持續推進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工作,做好嚴控社會事務進校園、規范抽調借用教師、精簡報表填寫等工作,加強關心關愛,著力推動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據了解,自國家“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四川多地中小學聚焦校內減負增效,積極革新教學與課后活動,全力促使教育回歸本真——
在攀枝花市第六中學,學校進行的系列改革中,有一條是“從學校迎檢到校際交流,能由行政人員承擔的,均由行政人員承擔,能不舉行的都不舉行,把教師從各種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學,專注於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育人質量”。
德陽市綿竹市新市學校將“教師靜心教學、潛心育人”作為重中之重,立足校情,對標“減負清單”,其中包括“加強篩選社會宣傳進校園活動力度,將對學生無益、非必要的社會活動、APP下載、數據填報等拒絕於校門之外,讓教師享有寧靜教育環境,減輕教師非教學任務”。
為減輕教師負擔,遂寧市船山區順南街小學校根據教師年齡、工作經驗讓老師分層備課:第一類,教師教齡1-10年,教科書、備課本均備詳案﹔第二類,教師教齡11-20年,教科書上備詳案、備課本備略案﹔第三類,教師教齡20-30年,教科書備詳案,不做紙質備課要求﹔第四類,教師教齡30年以上,或年齡50歲以上,要求教科書上有批注。
很多工作小結、報告、反思等例行性文字工作會佔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往往流於形式,缺乏實際價值。對此,資陽市安岳縣周禮小學決定減少這類文字工作,非必要性的文字材料一律不寫。對於其他工作和個人材料,學校也要求教師們盡量言簡意賅,隻說“干貨”。
2024年10月,成都市教育局針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關注關切的教育痛點堵點出台了十條措施。其中,“給教師減負,讓教師安心從教、潛心育人”方面,給出的舉措包括:全面清理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等事項,不得要求教師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或打卡、投票等﹔嚴格規范精簡各類報表填寫和材料報送工作,提升數據採集的信息化水平﹔不得隨意安排周末開展教研、培訓,寒暑假組織教師集中培訓、教研原則上合計不得超過2周等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