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立法助力川菜香飄萬裡

李平 王凡 實習生崔熙灩
2025年03月31日15:5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今年5月1日起,《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作為全國第二個省級層面為地方菜系立法的專門條例,《條例》共29條,重點圍繞川菜產業促進、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以及相關服務保障等活動進行支持。

《條例》施行,將給川菜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破除產業發展瓶頸

“生意還挺好的,我們白天賣炒菜,晚上賣燒烤。川菜不僅雲貴川人喜歡,其他省份的朋友也喜歡,甚至是外國友人都愛來我們這裡吃川菜。”來自四川達州的張女士在北京某繁華街區開了一家川菜館,10年來,她家菜館的生意一直很不錯,她謀劃著過幾個月,再開一家分店。

“天氣寒冷,我們的火鍋上座率很不錯,到了周末,幾乎都要排隊。”5年前,來自四川南充的王先生到陝西安康開了一家火鍋店,生意不錯,如今全家人跟他一起到了安康。

川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四川一張獨具魅力的文化名片。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川菜(含火鍋)門店已超32萬家,城市覆蓋率達92.2%,居各大菜系首位。

“川菜巨大的包容性,決定了它廣泛的適應性。”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表示,雖然川菜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受到追捧,但大多是“夫妻店”,成規模的大企業、大實體還比較少。規模化標准化不足,有影響力、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和品牌較少,是制約川菜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破除瓶頸?麥建玲表示,《條例》的相關規定,提供了思路。

《條例》明確,將支持川菜原輔料新品種培育和川菜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研發,納入科技計劃支持范圍,支持成立川菜發展研究機構,發布川菜科研成果,推動川菜科研成果的轉化利用﹔支持川菜生產經營者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實施改造升級﹔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川菜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的金融支持。

作為四川內江的特色農產品,天冬憑借其鮮美口感和健康屬性,深受四川人民喜愛,涼拌、涮鍋、蹄花湯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近年來,天冬還被創新性地開發出天冬啤酒,進一步豐富了其食用形式。“這款產品在傳統小麥啤酒的基礎上加入了天冬,生產使用的萃取工藝使內江天冬中的有效成分更易吸收。”四川天草潤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地黃、麥冬、天冬、化橘紅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這對於盛產天冬的內江市來說,意味著天冬產業的發展空間能得以進一步拓展。

“《條例》給足了我們信心。內江市東興區把天冬深加工產業作為落實市委打造‘中國甜食之都’的重要抓手,將大力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倉儲、物流等環節配套建設,逐步實現全鏈條發展。”一直從事天冬研究的專業人士如是說。

促進川菜“鏈”上升級

“政策措施的階段性、周期性、零散性等特點,造成支撐推動川菜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長期性、基礎性、體系性等方面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直言,有必要將四川在促進川菜發展工作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加以凝練、固化,形成法規條文,為進一步推動川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談及川菜立法,麥建玲表示,“四川是農業大省,餐飲是重要的農副產品終端出口。但是,長期以來,川菜產業在原料生產、加工、物流協同存在不足,產業鏈尚不完善。”

麥建玲口中的問題,在自貢市可以尋找到答案。冷吃兔是自貢鹽幫菜極有代表性的一道美食,2024年,自貢冷吃兔實現銷售收入超85億元,品牌價值達到200億元。

自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肉兔種源需要向省外乃至國外購買種兔。這兩年,自貢市城投農發公司通過建設國家級西南肉兔產業教育培訓基地和國家級核心育種場,開始與中國農大、四川農大、四川農科院等國內、省內頂尖的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自貢肉兔種源“基因庫”,徹底解決了自貢肉兔種源“基因芯片”的問題。目前,自貢市設施一流的規模化養殖場已達到13家﹔不久之前總投資8億多元的國家級肉兔產業集群項目也在自貢啟動,項目建成后將吸納2.7萬農民從事肉兔養殖。

自貢市發展兔產業的經驗方法在《條例》中也有體現。《條例》明確,在促進川菜產業方面,將推動不同區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支持建設集原輔料供應、食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科技研發、檢驗檢測、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川菜產業集聚區,推動川菜產業集聚創新發展﹔鼓勵川菜生產經營者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協作關系,加強對接合作,保障川菜原輔料來源穩定、安全可靠。

推動川菜香飄萬裡

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川菜在國際市場上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海外60萬家中餐廳中,川菜餐廳佔了近三分之一。毫無疑問,作為中餐國際化的“排頭兵”,川菜的國際化發展進程備受關注。

據了解,在國際化進程中,川菜存在菜品難以標准化、國際標准互認不足、海外供應鏈體系不完善、人才短缺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條例》第18條規定給出了明確的破局之策,“支持川菜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等開展川菜美食推介、品鑒活動,宣傳推廣川菜文化,提升川菜的全球影響力”“支持川菜廚師赴境外從業”“鼓勵川菜原輔料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川菜原輔料等進入國際市場”“鼓勵川菜生產經營者利用跨境電商、海外開設分店、建設海外倉儲和零售網點、參加國際性展會等方式拓展國際市場”。

對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李后強表示,《條例》的實施會為川菜的發展帶來市場拓展與國際化紅利的機遇。

四川省人大經濟委有關負責人說:“我們需要通過立法,將川菜的文化底蘊、烹飪技藝和產業發展納入法治軌道,讓這張金字招牌閃耀更多光芒。”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