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的種子”開出希望之花

干細胞,是什麼?
人體有200多種細胞,其中有傳遞信息的神經細胞,有攜帶氧氣的紅細胞,有起到保護作用的皮膚細胞等等。其中,有一類特殊的細胞,是所有上述細胞的源泉,它就是干細胞。干細胞被譽為“生命的種子”,也被稱為“起源細胞”。身體在發育過程中,干細胞能夠分化形成人體的組織和器官,最后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如同一棵樹苗,可以長出樹干、樹枝、樹葉,開花和結果。
“這個世紀以來,醫學上有一個巨大的突破,就是我們發現了干細胞,它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和多項分化能力,可以促進和修復組織缺陷的功能和結構。”田衛東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首席專家,也是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會長。他深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20多年,在牙源性干細胞、脂肪干細胞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基礎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
田衛東教授(右一)與研發團隊在實驗室研討。受訪者供圖
以一顆小小的牙齒為例。
一直以來,不少人飽受牙病的痛苦——牙周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發病率極高,全球成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達80%以上,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在臨床上,治療牙周病是很棘手的難題。現有的手術和藥物治療方式,均難以徹底解決牙周病造成牙齒鬆動最后脫落的問題。”田衛東介紹,在前期20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其團隊找到一種新方法,可以通過局部移植外源性干細胞有效促進牙周炎局部的組織再生修復,“讓被破壞的牙周組織甚至是骨頭,重新長起來。”
這背后,包含了多項重大創新。
“首先,我們以促進牙齒自身組織再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治療理念是顛覆性的﹔其次,在干細胞的選擇上,經過大量的基礎研究,我們發現牙囊干細胞最具潛力﹔第三,在治療方法上,通過新技術可以實現細胞的精准移植,而不會影響到機體的全身。”田衛東說。
可供實驗的干細胞,會被妥善保存在一個被稱為“生命種子銀行”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細胞資源庫——四川省細胞庫,它是我們做科學研究和干細胞臨床轉化的一個重要地方。所有經過制備、處理、符合質量的細胞都可以凍存在裡面。”順著田衛東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幾個大型的液氮存儲罐,“干細胞存儲的溫度是零下196攝氏度,可以保存長達20到30年之久。”
四川省細胞庫。受訪者供圖
四川省細胞庫可供300至500萬人份細胞存儲,是包括數十余種科研和臨床級細胞的生物樣本庫,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級中國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資質的第三方細胞資源庫。
據了解,包括四川省細胞庫、細胞生產制備中心、細胞質量檢測與評價中心在內的“一庫兩中心”,由成都世聯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聯康健”)建設。世聯康健由華西醫院、華西口腔醫院與華西第二醫院、成都高新區政府以及全球制藥50強上海醫藥集團於2018年共同注資成立,公司首席科學家就是田衛東。
“我國已把干細胞治療確定為藥物屬性,細胞制劑藥物屬於一類創新藥物。同時,它具有特殊性——由於細胞是活的,因此它在人體內的評價相對來說就更難,還要保証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注定是一條漫長的轉化之路。”田衛東說,世聯康健正是要做好這“從0到1再到100”的關鍵一步。
2021年,經國家衛健委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后,田衛東帶領團隊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啟動全球首個牙囊干細胞治療牙周病的臨床研究﹔2023年7月4日,完成臨床研究中15例患者的診療﹔1年后進行隨訪,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結果令人鼓舞。
2025年2月9日,世聯康健申報的“人牙囊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臨床試驗申請(IND)獲受理,預計60個工作日后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及各分中心開展臨床I期、Ⅱ期、Ⅲ期試驗,它是四川省首個獲批IND的干細胞藥物。
據田衛東介紹,一款創新藥物從申報到完成臨床大概需要10年時間,花費約10億美金,成功率僅10%,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今年2月,我國首款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用於治療14歲以上消化道受累為主的激素治療失敗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這無疑為我們乃至整個行業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像如今人工智能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一樣,未來,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也可以改變很多。田衛東舉了個例子,“比如糖尿病,如果一個人終生需要注射胰島素,他的生活質量肯定很差。將來可以通過一個體外的誘導多能干細胞把它分化誘導,形成類似於細胞,它進去人體以后就可以產生胰島素。”
細胞治療甚至可以定制化、個性化。田衛東說,很多疾病需自體細胞治療,如腫瘤治療常需對自身免疫細胞進行工程化改造。人們可在健康狀態下保存健康細胞,如乳牙、智齒中的干細胞,這些細胞對未來疾病治療和健康保障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細胞來構建新的組織、器官,這是今后要逐步實現的。”
生產人員在細胞生產車間制備細胞。受訪者供圖
為了團結行業力量、搭建學術交流平台、推動產業發展,2021年6月,在田衛東的牽頭下,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成立。協會成立了9個分會,涵蓋多個學科領域,不僅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沙龍活動,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生產質量技術培訓等服務,還承擔起科普教育的責任,打造的四川省首家細胞科學館將於3月29日開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底,四川首次發布干細胞領域的兩項地方標准——《人牙來源間充質干細胞質量規范》和《人源干細胞庫建設與管理規范》,這兩項標准就是由四川省干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牽頭起草。
“兩個地方標准的首次發布是四川省干細胞行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節點。”田衛東表示,不同於傳統醫學,干細胞和基因治療是近年來醫學發展的前沿領域,個性化和特殊性非常突出,需要因地制宜不斷完善技術標准體系。兩項標准的發布,將助力提升四川的行業標准化水平。
科學研究“從0到1”不容易,成果轉化“從1到100”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又談何容易?特別是在再生醫學這一前沿賽道上,細胞藥物研發、轉化還面臨著政策、監管、資金等多方面的挑戰。
“就像爬山一樣,我們隻有一條路,我們都知道它很艱難,但是沒有回頭路,你不能停下來,要麼就掉下去,要麼你就繼續努力,向上攀登。”前路雖難,但田衛東初心依舊,“20多年了,我的心願隻有一個,就是早日把干細胞藥物做出來,讓好成果能盡快造福患者,讓‘生命的種子’開出希望之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