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堅持工業為先、制造為要
“五比五拼”推動制造強市建設

目標
全力以赴推動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超12.5%、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
行動
抓好制造強市“五比五拼”年度計劃,從建圈強鏈、有效投資、中試轉化、優質服務、園區承載能力等多方發力
3月17日,眉山市制造業發展大會暨建圈強鏈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上提出,堅持工業為先、制造為要,推動重心向工業聚焦、力量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傾斜,全力以赴推動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超12.5%、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
去年,眉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居全省第二。今年要繼續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大幅度增長,眉山底氣何來?眉山堅持把制造強市擺在決定全局的重要位置,在相繼實施“攻堅年”“突破年”“沖刺年”三年行動的基礎上向“新”發力,尋找彎道超車、變道領先的突破機會。
向“新”找方向
從成鏈集群到走向高端
近日,眉山市甘眉工業園區,四川美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細如發絲的鋼線切割著方棒,為加工單晶硅片做准備。這些單晶硅片正是一牆之隔的通威太陽能眉山基地所需的生產原料。
而在通威太陽能眉山基地,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四期)擴產提升項目已經完成。“項目採用世界領先的工藝技術,能提高高效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晶硅光伏產業從無到有,進而在產業鏈上下游建起很高的協作配合度,建成全球單體最大電池片生產基地,這正是眉山推進建圈強鏈戰略的生動注腳。
眉山錨定“1+3”產業(突出新能源新材料主攻方向,聚力打造鋰電、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大力開展制造強市三年提升行動,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引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眉山“1+3”產業規模達1653.5億元,佔全市工業比重由2021年的57.7%提升至2024年的83.5%。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規模達1005.9億元﹔鋰電、晶硅光伏、精細化工等4個集群入選全省首批1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繼續向高端發力,眉山提出要打好“圈鏈攻堅戰”,深學細研產業前沿趨勢、市場變化需求、企業戰略布局、技術路線選擇,站位國省戰略強化跨區域、跨流域產業協作,主動協同、助攻成都,在關鍵環節落戶更多標志性企業,推動強鏈補鏈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快構建主導產業矩陣。
落實到行動上,眉山已制定抓好制造強市“五比五拼”年度計劃。“就是要比建圈強鏈,拼出產業競爭新優勢﹔比有效投資,拼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比中試轉化,拼出創新驅動新動能﹔比優質服務,拼出市場主體新質效﹔比承載能力,拼出園區平台新能級。”眉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解釋。
向“新”找動力
加快完善“中試+”生態體系
近日,在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由四川萬邦勝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年產50噸鋰鎂合金工程化示范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建。這也是該中心首個成功落地的中試轉化項目,標志著該中心在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是眉山首個產業中試基地,於2024年9月正式揭牌運營。中心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思路,聚焦新能源材料等眉山主導產業和前沿產業,採取“成都研發小試+眉山中試產業化”模式,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我們把實驗室裡的瓶瓶罐罐搬到車間,利用定制化的設備將實驗室‘放大’,對創新成果進行工程化的中試試驗,最終量產的產品基本獲得了市場認可。”四川萬邦勝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君說。
“增強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很重要。”眉山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眉山累計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30余個,實施省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600余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0項。
發揮暢聯成都、輻射川南的經濟地理優勢,眉山提出要打好“科創協同戰”——建好西部中試轉化基地,深化“成都研發+眉山轉化”,圍繞產業發展需要謀劃布局更多中試服務平台,提升科創成果產業化能力。
在四川眉山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蔣昕看來,服務“科創協同”,提升成果轉化能力,需要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加大服務力度,“中心要探索如何提供全方位的轉化服務,圍繞構建‘1+N’中試體系,形成成熟的模式。”
以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為基礎,眉山還將加快完善“中試+”生態體系,借力四川大學眉山科創平台、天津大學眉山技術轉移基地等平台集聚中試項目。“力爭全年新建中試平台15個以上、孵化產業化項目20個以上。”眉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底伊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