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無圍牆“銀發學院”擴容 銀齡學子家門口圓夢

“咚咚咚……”自貢高新區西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陣節奏感十足的鼓聲和談笑聲傳出,室內“銀發學院 老有所學”的標語格外醒目,這是2025年紅旗·銀發學院新增的西湖教學點非洲鼓教學現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如何把老年教育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讓老年人生活更充實、更幸福、更有價值?自貢市探索家、校、社多方聯動,用“銀發學院”的創新舉措給出了一個答案。
“鼓”動芳華
為老年群眾定制“文化餐”
3月18日,紅旗·銀發學院西湖教學點春季非洲鼓班在西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班,標志著該學院今年正式開課。自貢開放大學、紅旗街道、西湖社區相關負責人,社區志願者和第一期學員等40余人參加。
當天的開班典禮后,教師陳慧帶來第一堂非洲鼓教學課。她站在白板前,一邊在白板上書寫要點一邊講解非洲鼓的相關知識,如基礎鼓點標識等。隨后,陳慧坐到學員中間,親身示范正確擊打姿勢和節奏。學員們圍坐成圈,人手一個圖案精美的非洲鼓,全神貫注地聆聽、模仿,努力跟上老師的節奏。
為什麼選擇“非洲鼓”作為開班課程?“非洲鼓不僅富有活力和魅力,能激發老年人對音樂的熱愛,促進心靈愉悅,還能在合奏中增進友誼。考慮到老年朋友‘課程多樣化’的需求,我們決定嘗試這一小眾但充滿樂趣的樂器。沒想到,15節課程通知一發布,居民們就踴躍報名。一天不到,35個名額就報滿了。”看著老年朋友組成的“同心圓”,紅旗街道西湖社區書記張鐵湄臉上滿是欣慰。
今年68歲的西湖社區居民萬淑賢便是報名者之一,她說:“打鼓既動手又動腦,對身心都有好處,我很喜歡。希望社區以后多組織這種活動,不然老是在家裡呆著容易‘閑出毛病’。大家一起學,既有意思又交了朋友。”
萬淑賢的另一個身份是西湖社區的第四黨支部書記,她平時熱衷於志願活動,在她看來,社區的銀發課程氛圍非常好,既讓大家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也能凝聚人心,對將來的志願活動很有好處。
“每個班還選了班長和副班長出來,他們負責管理和與老師聯系,我們隻需要做好對他們的服務工作即可。”張鐵湄又去教室外看了一眼其樂融融的上課現場,隨后又忙著籌備下次的定制課程。
今年,紅旗街道銀發學院“文化菜單”更新后更加豐富,涵蓋舞蹈、聲樂、八段錦、健康養生、書法等。
校社聯動資源共享
“家門口”的老年教育點+2
記者了解到,紅旗·銀發學院於2024年9月正式啟動,以“大灣教學點”為試點,在去年秋季學期試運行期間,共提供老齡教育1860人次,獲得了轄區老年朋友的歡迎和點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紅旗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勇表示,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更多老年朋友享受更加豐富的教育服務,今年,紅旗街道銀發學院規模升級擴大——增設了“考舉社區教學點”和“西湖社區教學點”,3個教學點於3月18日至20日陸續開班。截至目前,2025年春季學期共招收銀發學員204人。
值得一提的是,紅旗·銀發學院還獲得自貢開放大學的支持,使得教育資源更加豐富。
“2024年10月,自貢開放大學增挂國家老年大學(四川)自貢分校的牌子,更加明晰了開放大學老年教育的職能職責。”自貢開放大學副校長毛布說,過去三年,市校聯合磨子井社區、燊海社區等開設了書法、舞蹈、聲樂等10余門課程,各區縣分校也在當地社區開展了面向老年群體的各類培訓,年累計服務學員數千人次。許多叔叔阿姨從“零基礎”變成“行家裡手”,有些還登上過文藝匯演舞台。
毛布表示,今年根據老年朋友們的反饋,在西湖社區開設了非洲鼓與合唱班,大家在充分體驗“活到老、學到老”的同時,進一步享受藝術人生、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還會在各社區陸續開設更多的老年教育班,讓老年朋友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大學的教育資源和服務。
“學習永不晚,銀齡亦青春。”劉勇用一句話總結成立銀發學院的初心,他說,街道將持續整合轄區資源,提升服務質量,確保紅旗·銀發學院真正成為老年人學習交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溫馨家園,同時將以銀發學院為紐帶,持續深化為老服務,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區氛圍,讓每一位老年朋友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
沒有圍牆的“銀發學院”
正在自貢各地不斷生根發芽
讓越來越多銀齡學子快樂地重返校園
在家門口圓夢
來源:自貢網 自貢融媒記者 周馨鈺 王翔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