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微短劇的“下半場” 如何走向高質量?

2025年03月20日10:14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短劇的“下半場” 如何走向高質量?

正在舉辦的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微短劇是行業最為關注的板塊之一。近年來,微短劇憑其“短、平、快”的特點迅速走紅,粉絲基礎龐大,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大文化現象。當前,微短劇產業發展正在走向“下半場”,如何從“高流量”轉向“高質量”成為微短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吸睛”又“吸金”

2024年全國微短劇市場規模超500億元

“怒追百集”“上頭又上腦”的微短劇,是當今網絡視聽領域的新爆點。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約504億元,預計2027年將超過1000億元。可謂“吸睛”又“吸金”。

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中,微短劇是海內外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近60%。實際上,對微短劇“上頭”的絕不只是中國網友,短小精悍、節奏緊湊、劇情起伏跌宕的中國微短劇也收獲了眾多外國粉絲。

“在國際市場中,東南亞是國內微短劇出海的熱門目的地,在印尼等國家甚至已成為主流,這將為微短劇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微短劇主題論壇中,易漾光橙總經理楊柳告訴記者,“微短劇的海外市場增長潛力可達10倍,海外市場對正版短劇內容有著海量的需求。”

告別“粗放”生產

微短劇如何做到精品化?

目前,微短劇產業正在與過去較為粗放的“野蠻生長”模式揮手告別,精品化創作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那麼,如何實現微短劇精品化,讓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短劇廠牌“好有本領”內容負責人孫曼看來,短劇精品化並不意味著高預算,“我並不認為短劇精品化只是單純提升畫面精致度或者更趨於精英化敘事。精品短劇必須要尊重觀眾的喜好,讓故事能與觀眾發生共鳴。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創新,提升表演和制作水准,把故事的風格和調性還原出來。”

微短劇雖形式短小,但並不意味著內容淺薄,要真正做好做精,並不容易,需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形成合力。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文化館協會沉浸式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卜希霆認為,微短劇想可持續發展,也必須有可持續的人才隊伍建設,“微短劇的精品化,首先一定是創作層面上的精品化,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去了解微短劇的邏輯,微短劇創作核心仍在於創作者對文化價值的把控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認為,2025年將是微短劇提質增效的一年,行業要推動微短劇可持續發展,需構建一個良好的網絡生態。

成都元素、成都特色

在微短劇市場中備受歡迎

今年1月,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在成都舉辦,微短劇頭部企業、專家學者、微短劇創作者等齊聚成都,在探討微短劇精品化創作路徑和發展的同時,成都這片微短劇沃土也被更多人看見。

在微短劇賽道,成都有廣闊的生長空間——在產業載體方面,成都影視城專門設立有微短劇拍攝基地,打造了一批包括醫院、辦公場所等在內的實景片場,並整合區內打造外景基地,滿足微短劇拍攝取景需求。同時,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也明確提出,將構建“1基地+3園區+N場景”的微短劇產業生態。

另外,在政策保障方面,四川省影視發展聯合會正式成立微短劇專委會,為成都微短劇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服務及支持。成都推出《郫都區促進影視文創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影視文創產業政策23條,重點扶持包括短劇和微短劇在內的影視劇項目劇本交易、拍攝制作、宣傳發行、平台播映等關鍵環節。

今年1月發布的《“繁星指數”2024微短劇行業年度洞察報告》提到,川劇變臉、成都傳統技藝蜀錦蜀繡等成都元素、成都特色,在微短劇市場中備受歡迎。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