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油菜花、亂扔垃圾、胡亂擺攤、停車困難……
春天裡的賞花亂象何時休

青龍湖濕地公園周邊最大臨時停車場門外的路邊也停放了車輛,堵塞嚴重,進出困難。
三元地鐵站外油菜花田,垃圾亂扔、踩踏油菜花現象突出。
三元地鐵站外因為油菜花盛開吸引了很多游人,但各種小販擺攤秩序混亂,還有人亂扔垃圾、踩踏油菜花﹔
在青龍湖濕地公園,最大的臨時停車場地面大坑小凼,由於缺乏管理,停車場裡的擁堵一直延伸到外面的道路上﹔
在塔子山公園、成都市植物園等地,由於停車場車位不足,每逢周末節假日,進不了停車場的車輛排到了公路上,造成交通干道堵塞……
近日天氣逐漸升溫,正是踏青賞花的時節。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外出賞花游客的增多,市內不少景點出現了不文明賞花、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缺乏管理等亂象。
三元地鐵站外:
垃圾亂扔、肆意踩踏
油菜花田“很受傷”
近日記者接到網友爆料:在三元地鐵站外的油菜花田裡,游客不文明現象頻發,導致不少油菜花被踩倒或折斷,原本美麗的花叢變得一片狼藉。3月18日,記者來到三元地鐵站外的油菜花田實地走訪,發現不文明現象依舊存在。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游客為了找尋好看的點位、拍出靚麗的照片,直接在油菜花田裡肆意踐踏,更有甚者躺在花叢中拍照,待其起身后,原本盛放的花束紛紛“折腰”。
此外,現場垃圾亂扔的問題也十分突出,紙盒、塑料袋、果皮屑……各類垃圾都能在花田裡找尋到,甚至還有塑料袋被游客隨手挂在了油菜花枝上,十分煞風景。
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平時還算好,到了周末人非常多,許多小商小販也來擺攤,一出地鐵口全是各種攤販,不僅把通道擠壓得很窄,而且叫賣聲此起彼伏,為了爭搶生意,聲音一個比一個高。有些賣氣球、風箏的,還在油菜花田裡流動叫賣,秩序十分混亂。
“很多油菜花已經被踩倒了,不少的油菜花在泥巴地裡,還有很多果皮紙屑。本來期待很高的,看到這種情況還是覺得有點可惜。”前來游玩的市民李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三元真的交通很便利,是個看油菜花的好去處。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做好維護,也希望游客提升自身素質。”
青龍湖濕地公園:
沒有標線、缺乏管理
停車“憑感覺”進出兩難
“青龍湖濕地公園最大的那個停車場缺乏管理,每次去那裡停車都很辛苦。”近日,黨報熱線接到市民報料。
記者了解到,市民報料所指的這個停車場位於成洛大道與蜀王大道交叉口,是青龍湖濕地公園周邊最大的臨時停車場,號稱可停上千輛車。上個周末,記者來到該停車場,隻見該停車場確實規模很大,停放了許多車輛,但停車場本身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由黃土鋪成的地面大坑小凼,車輛開行時塵土飛揚。進出場車輛很多,而場內地面沒有劃線,也無明顯標識,車輛隻能“憑感覺”行駛及停放,以致一些車輛停在本該用來過車的通道上,擋住其他車輛通行。
場內的擁堵一直延伸到場外。由於一些車隨意停放在路邊,使得停車場的出入口變得十分狹窄,車輛進出效率低,大量車輛隻能在門外的道路上排行,一直排到成洛大道上。
記者看到,可停千輛車的停車場,僅在大門口有一位身著保安服的管理人員,對於維持整個停車場的秩序也是無能為力。
據了解,該停車場建成已有三四年時間,是為方便游人所建,收費不高。雖然從該停車場到青龍湖濕地公園還需要步行近10分鐘,但每逢周末節假日,去青龍湖的游客眾多,周邊停車場個個爆滿,許多車輛不得不選擇在這裡停放。
“這個停車場很大,停得下很多車,如果管理得好一些,游客的停車體驗會更舒服。”一位堵在停車場內的游客說。
塔子山公園、市植物園:
游客多、車位少
等候車輛排到大路上
記者通過走訪還發現,市內的一些公園,本身停車場規模小,一到周末游客多,停車難造成交通擁堵現象突出。
3月16日,記者在塔子山公園外的迎暉路上看到,許多車輛正排隊等候進入公園停車場,但由於公園停車場已經停滿了車,這些車輛無法進入,隻能排行等候,一直排到迎暉路上,將出城方向供社會車輛行駛的兩條車道佔去一條,使得出城的車流十分擁堵。
“迎暉路是東門進出城的一條重要道路,周邊住宅小區較多,平時車流量較大。特別是周末,來塔子山公園游玩的人多,迎暉路就堵得凶。在路口過個紅綠燈都要等幾輪。而且車輛停在路上佔據了行車道也很不安全。”對此,周邊居民無奈地表示。
同為城區賞花踏青的熱門去處,成都市植物園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據市民反映,一到周末,等待進入停車場的車輛就會排起長龍,一直排行到蓉都大道天回路的非機動車道上。
記者通過走訪周邊商家印証了這一情況。“特別周末,基本上9點以后就開始排隊停車了。最堵的時候要排隊一小時以上才有機會入園停車。”市植物園門口“家常味”餐館的老板表示。根據去年的數據,成都植物園在賞花季周末接待人數日均接近萬人,但西大門和南大門兩處公共停車場僅有300多個停車位,停車需求缺口較大。“周邊有私人攬客停車的,一次20元,價格比較貴。要不就停到較遠的停車場,步行到植物園差不多要走2公裡。希望能解決停車難題,同時也希望大家盡量以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這樣也能減少擁堵。”現場一位市民告訴記者。(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