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造”人工智能產品“大秀”

機器人和大模型天團集體“出道”

2025年03月20日08:1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機器人和大模型天團集體“出道”

3月19日,由省人民政府指導、省人工智能產業鏈鏈長辦公室(科學技術廳)主辦的“‘開啟大模型·遇見機器人’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產品發布會”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舉行。這也是四川舉行的“15+N”重點產業鏈首個產品發布會。

在這場人工智能產品“大秀”上,主角“四川造”智能機器人和大模型產品天團輪番登場。天團帶來哪些驚喜?記者在現場尋找答案。

現場點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巫彤寧:

四川是傳統制造業大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發展,未來還有進步空間。同時,四川也有不少“國之重器”。賦能重器研發,未來更多領域還有試驗田。

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士進:

大模型是一個大賽道,關鍵要找准切口。大模型是年輕人創新創業扎堆的行業,因此四川要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持續加強大模型的研發和應用,並與企業場景結合起來。

現場直擊

機器人能舉杠鈴也會泡蓋碗茶

大模型現場制作數字人改編歌曲

“大家好,我是本次發布會的主持人‘夸父’。”發布會一開始,天團“頂流”之一“夸父”人形機器人打起頭陣。

“夸父”來自綿陽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首款搭載鴻蒙系統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在導購、工廠場景進行商業化應用。“今后,我將在特種、工廠、醫療等特定領域,針對惡劣條件、危險場景進行作業,未來還將全面進入家庭,滿足老百姓的高品質生活需求。”言語中,主持人“夸父”信心十足。

“夸父”的亮相,拉開了“四川造”智能機器人登台的序幕。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大聖人形機器人是個急性子,直接跑上台,步伐穩健,動作流暢。企業產品經理郭軍軍介紹,“大聖”身高1米7,體重60公斤,堪稱現代版的“齊天大聖”。“散步、拉貨都不在話下,遇到火災,還能秒變‘消防員’。”

當下,“大聖”已在四川長虹通過了應用驗証。除了穩定行走、快速奔跑,它還能完成靈巧操作,成為工業制造、科學教育、家庭看護等場景的有力助手。

單個登台太寂寞,機器人圈“TWINS”組合也來了。四川天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T系列人形機器人,代表了精准與力量。

“Tina有著‘心靈捕手’之稱,通過借助無線網絡的大上行等能力及AIR RAN的靈活算力,實現了機器人‘邊腦’實時賦能,展示了高度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台上,企業運營總監顏進發出命令,Tina聽罷,心領神會地拿取紙巾、餅干等物品,再遞給他,穩當又精准。

T1 Pro則是“大力士”,現場使出“撒手锏”——輕鬆舉起100公斤重的杠鈴,伸展四肢做廣播體操,宛如人體般自如靈活。“之所以有極強的運動能力,是因為它高度模擬了人體骨骼結構。”顏進說,這能讓關節活動范圍增大,雙腿極限負重深蹲可達145公斤,未來能更好適應醫療健康、居家養老等應用場景。

你方唱罷我登場。“鋼鐵狼群”智慧機器犬既能扛物資、跑遠路,又能作為警用犬用網槍捕人﹔腦控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可輔助截癱患者站立行走﹔協作機器人誤差小於0.02毫米,既能造精密零件,也能給你泡碗蓋碗茶……智能機器人天團全方位形象展示了機器人在步態控制、語言交互、輔助站立行走、參與人類日常生活場景等方面的能力,讓現場觀眾忍不住連連抓拍。

再看大模型產品。明途數字人的性子也不慢,現場說干就干,採集數據,為科技廳廳長即時制作數字人。“數字人廳長”剛剛出爐,就喊話科學家、企業家來川創新創業,在這裡筑夢起航。

成都潛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行者AI多模態大模型。現場,“行者AI”信手拈來,將傳統歌曲《青城山下白素貞》,改編成賽博朋克風,配合燈光,燃爆現場。企業負責人說,隻需輕輕一點,AI就能實時完成從歌詞創作、旋律適配到編曲合成的全過程,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靈感四溢的“行者”。

當前,“行者AI”已應用在教育等領域,走進了成都等地的中學。

大模型天團成員還包括:四川首個基座大模型——諸葛模型首次公開發布,電商零售垂類大模型曉模型、“華西黌醫”醫學大模型、“銀海聞語”行業大模型……它們突出展現了大模型在醫療、養老、制造、智慧家電、智慧城市、政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問道天團

集體亮相是為讓大眾和市場熟知

“鏈動”四川人工智能產業整體向前

天團為何要集體“出道”?現場,記者從多方尋找答案。

當前,四川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推進的“15+N”產業鏈之一,基本構建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體系。“一些產業鏈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如競爭力不足、資源整合待加強、人才和平台不足等在人工智能產業也存在。”與會者坦言。

為此,包括人工智能產業在內,四川正在著力構建“鏈長+副鏈長+牽頭部門+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為架構的協同推進機制,全力推動重點產業鏈建圈強鏈。

具體如何推動?會上可窺一二。

政策提供支撐。天團正式亮相之前,大會現場發布《四川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若干政策》,計劃3年投入12億元,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環境,為企業提供專業管用、高度匹配的政策工具包。

項目成為抓手。會上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鏈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涵蓋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落地市(州)除了成都、綿陽,還有南充、內江、瀘州、德陽等地。

與會者說,出政策、簽項目、集中發布產品,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就是要把產業鏈協同推進機制落到實處,加強資源整合,“鏈動”產業鏈上各方整體向前。

市場也有呼聲。“當前,大眾和市場渴望看到標杆性人工智能產品。”與會者說,就四川而言,其實並不缺標杆性人工智能產品,但目前還不被大眾和市場熟知。因此讓“四川造”人工智能產品集體亮相,走到公眾面前很有必要。

本次發布會的一大特點是打造AI場景展示空間,面向會場之外的更多觀眾開放,讓大眾有機會近距離參觀、了解“四川造”人工智能產品。“不僅能滿足大家對人工智能的好奇心,說不定還能孕育更多的創新可能。”

在四川華鯤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川藏代表處解決方案副總監王譽卓看來,本次大會猶如一場行業“頭腦風暴”。不少無人機、精密電機等下游企業找到他們公司的展台,討論業務,謀求進一步合作。“這次展示讓眾多用戶知道有這樣的技術,隻有讓越來越多的人和場景使用技術,行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王譽卓說。

智慧機器犬

來自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服務運輸機器犬,能背負20公斤以上的物資

●公安處置機器犬,具備聲光驅離、網槍捕人等功能

●工業巡檢機器犬,具備人員識別、設備巡檢、氣體檢測等功能

●應急救援機器犬,具備應急處置、生命探測、毒氣檢測等功能

夸父—MY人形機器人

來自綿陽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國內首款具備跳躍能力、實現產業化落地、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大聖人形機器人

來自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身高1米7,體重60公斤,可應用在工業制造、科學教育、家庭看護等場景

腦控康復外骨骼機器人

來自布法羅機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為腦卒中、脊髓損傷等腦損傷患者的功能康復提供主動神經重塑新范式,用於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六軸多關節協作機器人

來自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款多功能機器人,應用涵蓋所有需要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安全性作業的領域

T系列人形機器人

來自四川天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Tina能實現准確抓取

●T1 pro能輕鬆舉起100公斤杠鈴,實驗最高負重深蹲145公斤,是全球首款突破此重量的人形機器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