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二次創業 投身“建筑+互聯網”
建筑老兵的“迭代人生”

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那張磁性黑板,固定擺放在創始人劉勇剛的辦公室,佔據了一塊不小的區域。黑板上密密匝匝畫滿了思維導圖。繁復的建筑工程與數字技術親密擁抱,轉化為外行很難看懂的字符,被許多個箭頭牽引,在黑板上四下“開枝散葉”。
劉勇剛就是整個公司的“箭頭”。一智科技原創的建筑工程數字化管理平台“安心筑”,同樣契合了這位創始人的秉性:直接、銳利,一往無前——捋清了工序間的關系,明確了流程上的邏輯交互,從無人看好到“平地起驚雷”,已被納入成都市科技創新應用場景之一,初步實現“一地創新,多地復用”。據了解,“安心筑”目前在成都高新區、江蘇泰州、廣州等地試點成功,今年還將前往埃及、阿聯酋實現應用“出海”。
探索“建筑+互聯網”
47歲建筑老兵創立科技公司
將導圖從腦子裡“搬”到黑板上的過程,往往伴隨激烈的爭論。大家都很較真,不能經受市場考驗的產品,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很多次思維導圖會上,劉勇剛往往完成最后的“一錘定音”。不在於他嗓門大,也不是“一言堂”,隻因公司上下,沒人比他更懂建筑行業。
劉勇剛50歲出頭,卻有近30年的建筑行業從業經歷。當年他從雙流老家走進城市裡謀生計,拉過三輪、當過菜販、擦過皮鞋、跑過出租……“辛苦是辛苦,但能存下一點錢,根本沒想過有天會接觸建筑行業。”
當他回憶起那個改變人生軌跡的故事,實際是一場嚴重的人生危機。做建筑隊包工頭的鄰居,開口借走了他全部積蓄包工程。哪曉得總包拖分包,分包欠勞務,鄰居還不了錢不說,在各個建筑工地間流動的農民工,沒辦法和用工方簽署真實有效的勞務合同,權益更無法得到周全保障。
“想把錢要回來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我自己去干。”於是,劉勇剛一頭扎進了工地,農民工、包工頭一肩挑。不懂技術,工地上逮著人請教現學。隊伍裡缺熟練工,就從隔壁工地拉人。“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累得隨時可以倒下睡覺。”爛攤子硬是被他盤活,“活路”漸漸多了起來,劉勇剛最終創辦了西部地區第一家總承包特級資質的民營建筑企業,經手的項目更是屢獲魯班獎。
因為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把傘。“我想為農民工兄弟,為這個行業做點實事。”2019年,他在47歲這個應該“守成”的年紀創立了一智科技。
探索“建筑+互聯網”多年,如今要是有不熟悉的人懷疑他的專業性,劉勇剛會順手指指周邊一位頭發茂密的同事,再指指自己的頭說道:“你看嘛,幾年前我的頭發還和他一樣多,現在少了好多,都是研究‘安心筑’,‘燒腦’給‘燒’掉的!”
把“安心筑”當成孩子
行業因“安心筑”出現連鎖反應
“隻要談到解決方案,劉總的精神時刻亢奮。”這是公司員工對劉勇剛的一致印象。公司成立6年多,他至今都是加班紀錄保持者。相對於員工,劉勇剛似乎專為自己制定了一套更為嚴格的KPI——要做就做到最好,要把“安心筑”打造成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國家級標杆。
進入今年,劉勇剛的工作日常增添了新內容,看應聘者簡歷。在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摞來自清華、北大、人大等知名學府,以及阿裡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大廠的各路人才簡歷。從一人搖旗吶喊,到如今兵強馬壯,劉勇剛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
變革需要勇氣,更需要膽略,還得耐得住寂寞。“一智科技剛起步的時候,很多人不看好,覺得我怕是‘瘋了’。”劉勇剛說,原因不外有三,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為啥花錢瞎折騰?行業的問題久已有之豈是一個App能解決的?快退休的年紀,為啥還要累死累活?他堅信自己的判斷,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是行業的呼喚、時代的需要。
情懷的變現需要代價。建筑工程設計的工種工序成百上千,想要把數字化管理手段下沉到每一個施工生產環節,將原來割裂的實名制管理、專戶發薪管理貫穿,打通業務流和數據流,光說清楚這些事兒都不容易,何況還要讓不懂建筑業的技術人員做出系統。“經常口水都說干了,嗓子都說冒煙了。”劉勇剛總結,這是他現在說話語速快、嗓門大的主要“源頭”。
這個過程無比煎熬,公司投入在增加,前景卻有些模糊不清。最初的幾位股東陸續離開了,200來位員工也相繼離職,投入的資金也達到數億元。“說實話,我很固執,家裡人也很著急,雖然他們沒說出來,但我曉得,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我。”
家裡的事兒愛人一肩挑了,劉勇剛把“安心筑”當成了自己的第3個娃,付出的甚至更多。公司成立3年多時,上千次思維導圖會催生了初代“安心筑”,那天劉勇剛少見地從工作中抽身,給家裡人報喜,給最好的朋友打電話,發朋友圈分享。事實也正如他所料,行業因為“安心筑”的誕生出現系列連鎖反應。
最欣喜的街頭偶遇
二次創業的回響令他倍感欣慰
使用“安心筑”的工程項目方和農民工朋友,對系統功能、界面設置等細節問題提出很多建議。
在劉勇剛的帶領下,公司團隊高度重視用戶的每一條建議和問題反饋,當天研究當天部署解決。以結果為導向,不講情面,就連自己兩位在公司任職的親戚,都因為工作不達效直接開除。
“我們手握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安心筑’上有越來越多項目和農民工朋友的使用痕跡、派單發薪証明。”今天的“安心筑”,正服務全國260個項目1255家企業9889個班組的237796名工人,累計為工人發薪16.15億元,系統歸集幾千萬條的“行業知識庫”上線后,將有望成為建筑行業的DeepSeek。
但實際上,另一種榮譽遠比上述稱號更能給劉勇剛帶來成就感。
春節前夕,劉勇剛和一位兼職滴滴司機聊天,司機師傅說,過兩個月就要回工地干活,他隨口一問,“現在工地上的錢好不好拿?”“好拿得很哦,你看嘛,工地上都在用這個App,做了好多‘活路’,該領好多上面顯示得清清楚楚。”師傅點開手機,那個熟悉的“笑臉工人”綠色LOGO讓劉勇剛愣了半晌,呵呵直樂。
回到家,劉勇剛和愛人說了這個故事,回想二次創業的不易,兩口子聊到了凌晨4點多。愛人給他比了個大拇指:“祝賀你,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就在去年,隨著公司董事長和專職CEO陸續到位,劉勇剛可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產品的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上。即便身份變更為“創始人”,那塊磁性黑板依舊在劉勇剛辦公室裡沒挪窩,“安心筑”迭代升級的思維導圖會還在繼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受訪者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