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元稹的達州印記

3月17日上午,從達州城區出發,記者來到位於鳳凰山上的元稹紀念館。這個被茂密山林包圍的紀念館是座兩層樓的仿唐建筑,也是達州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
公元815年3月,36歲的元稹被貶到通州(今達州)任司馬,819年正月初九離開。在通州期間,特別是代理刺史的7個月裡,元稹興修水利,督導農耕,治理環境,有力推動了通州發展,受到百姓愛戴。與此同時,他在通州寫下180余首詩歌作品,佔其畢生作品的五分之一。
元稹紀念館展廳門口,兩側立柱鐫刻著元稹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進入序廳,正對面牆壁上是黑底白字、採用豎式排版鐫刻的《連昌宮詞》——這篇元稹代表作便是作於通州。
序廳中央,佇立著一尊2米多高的元稹銅像。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達州市詩歌協會主席龔兢業介紹,這尊元稹銅像已有50多年歷史,曾在戶外陳設40多年,仍保存完好,這充分說明民眾對元稹的敬重。
元稹對通州的治理及其文學成就,讓他在當時深受百姓愛戴,並影響至今。
每年正月初九,達州城區萬人空巷,人們扶老攜幼登高望遠,這一習俗已承襲千年。龔兢業告訴記者,元稹離開達州那天正是正月初九,因不舍元稹,百姓紛紛登高目送他乘船離去。而今,鳳凰山也成了達州城區市民選擇登高望遠的首選地。
2006年,達州市人大常委會確立“元九登高節”為達州市地方節日,后又被確定為四川十大地方名節之一。
由元稹開啟的文學之風,浸潤著這座城市。元稹在達州期間,通過其言傳身教、詩詠唱和、騷客往來等,使這片土地文風漸盛,詩人作家輩出。龔兢業介紹,達州詩歌文學創作者眾多,形成了“巴山作家群”“巴渠詩群”,僅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就有50多人。達州城區每年舉辦元九登高大巴山音樂詩會、廣場賽詩會、端午詩會、中秋詩會等活動。
2023年,達州市委宣傳部推出“元稹讀書薈”,至今每年舉辦7場以上,成為達州打造“書香達州·悅讀四季”區域品牌的重要內容。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城霖 達州觀察 張海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