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受天氣影響今年四川早茶主產區春茶上市時間較往年推遲,茶葉市場波動

早茶不“早” 川茶以“新”拓新

2025年03月19日07:5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早茶不“早”川茶以“新”拓新

業內說

●目前全省每年新式茶飲原料生產能力已經超過萬噸,開始吸引雲南、貴州等地的鮮葉在四川加工

●隨著茶葉消費呈現出大眾化、年輕化趨勢,茶企正在將鮮葉優勢轉化為利潤優勢

●隨著茶產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消費場景對於產品銷售的助推作用愈發明顯

●茶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提升茶產品附加值,面向大眾市場,推出更多實惠的產品,才能破解“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3月17日,一場春雨讓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的氣溫降至6攝氏度,茶農們陸續回到山下,等待天氣放晴。這裡是川南重要的早茶產區,40余萬畝茶園裡種植了30多個茶樹良種。近段時間的低溫天氣,讓當地早茶採收的節奏慢了下來。

受降溫降水影響的不僅是宜賓,雅安、樂山、廣元等早茶主要產區的春茶上市時間較往年也推遲了10余天。今年,與國內其他茶葉產區相比,四川早茶的時間優勢並不明顯。同時,受市場預期和消費習慣變化的影響,四川的早茶價格也較往年偏低。

記者走訪川內茶葉產區發現,面對波動的市場環境,川茶正在以新作為拓展新市場、競速新賽道、培育新增長點。

生產加工新

助力企業產能提升、工藝水平提高

3月16日,在達州萬源市草壩鎮的四川巴山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炒茶車間內,3排炒制機滾筒不停轉動,散發出陣陣茶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設備是今年新添置的,將進一步助推提升公司的綠茶出口量。

“雖然今年川內茶葉主產區降水偏多,影響了早茶前期採收,但春雨也有助於茶樹生長,全年茶葉產量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分析,破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要從源頭入手,需要進一步提升茶企的精深加工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

以萬源市為例,作為四川茶業十強縣,當地今年拿出真金白銀,鼓勵茶企更新升級茶葉生產加工設備,提高茶葉產量和工藝水平。同時,當地還差異化打造“手工茶”品牌,在高端茶飲市場開辟出新賽道。在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當地在茶葉上市前一個月,用遮光布覆蓋部分茶樹,減少光合作用,降低茶葉的苦澀口感,這樣生產出來的茶葉可以加工成茶粉,用於制作茶食品。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認為,伴隨著生產加工能力提升,四川正在從茶原料產地向茶加工基地轉變,初步測算,目前全省每年新式茶飲原料生產能力已經超過萬噸,開始吸引雲南、貴州等地的鮮葉在四川加工。

產品渠道新

新式茶飲、茶食品帶來產業新增長點

“春茶配水果、配牛奶,看您需要調點什麼?”3月17日中午,宜賓合江門廣場,“川言茶語”奶茶店內不斷有顧客光顧,菜單上醒目的“早茶特調”系列十分吸睛。

發力新中式茶飲和茶食品,川內茶企在2010年前后就已開始探索,隨著加工技術不斷提升,近年來產品種類和數量快速增加。川茶集團生產管理中心負責人楊朝林分析,隨著茶葉消費呈現出大眾化、年輕化趨勢,茶企正在將鮮葉優勢轉化為利潤優勢。

在雅安市名山區四川種茶人茶業有限公司,一條新茶飲生產加工線於近日投入使用。20套機器一天能深加工約3萬斤鮮葉,這些白茶將成為國內一家知名連鎖茶飲品牌的原料。“新式茶飲對廠房、機械化程度、深加工工藝、供貨穩定性的要求更高,深加工后的茶葉價值比過去翻了一番。”企業負責人蔡耀鬆說。

雅安是川茶重鎮,這裡的新式茶飲產品矩陣今年快速擴容。如雅茶集團的“熾小茶”純茶飲料、躍華茶業的茉莉花茶、世鼎茶業的“巴適得板”冷泡茶系列……放眼全省,不少茶企已開始探索跨界合作。在達州萬源和廣元青川等地,啤酒茶成為市場新寵。

“與市場上既有品牌相比,傳統茶企發力新式茶飲具有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借助自有茶園和生產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具有價格和品質優勢。”川茶集團董事長何銳說,集團今年計劃在全省新開新式茶飲門店20家,逐步豐富品類。

融合發展新

借力地方公用品牌點亮茶文旅場景

3月16日,眉山市東坡區思蒙鎮蓮花村,萬畝茶園進入採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作為眉山重要的茶葉產區,思蒙鎮通過打造“東坡一杯茶”地方公用品牌,串聯起茶葉生產加工基地和農文旅景點,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過去我們以‘天府龍芽’省級公用品牌為引領,打造了‘三山一早’(峨眉山茶、蒙頂山茶、米倉山茶和宜賓早茶)等地方公用品牌。”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地方公用品牌正在從單一的茶葉產品名稱,轉變為融合茶產品、茶文旅等內容為一體的復合型標志。

在樂山,峨眉山下的論道·竹葉青茶產業園主體建筑已經完工,承載綠茶生產、茶文化體驗等不同功能的建筑整齊劃一。“這裡將成為全省首個城市綠茶採摘體驗區,打造茶文旅融合名片。”竹葉青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茶產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消費場景對於產品銷售的助推作用愈發明顯。

“區域公用品牌正在變得更加‘立體’,從單一的茶產品延伸至茶文旅融合。”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茶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提升茶產品附加值,並非一味做高價格,長遠來看,還要面向大眾市場,推出更多實惠的產品,才能破解“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讓更多人走進茶文旅融合場景,全省多地正在抓住春茶時令舉辦特色展會。眼下,達州正在籌辦第三屆“巴山青”茶文化節,計劃邀請省內外茶商賞春景、品茶情﹔2025年蒙頂山茶商大會即將在雅安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將來到蒙頂山,沉浸式感受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培哲李婷 底伊樂 袁城霖 張敏楊藝茂宜賓觀察 羅順 眉山觀察 白楊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