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瞄准實體經濟主攻方向,讓第一動力“打頭陣”

4個關鍵詞,看今年四川科技工作新“打法”

2025年03月18日06:2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4個關鍵詞,看今年四川科技工作新“打法”

近日召開的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提出,要瞄准實體經濟主攻方向,讓第一動力“打頭陣”,在有組織的科研體系、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體系、以科創主體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體系、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上取得新突破。如何突破?4個關鍵詞看今年全省科技工作新“打法”。

關鍵詞一:抓重點

抓好“兩個100”

會議提出,今年四川要突出重點,在體系化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更大突破。何為重點?今年的一項重要牽引性工作,是抓好“兩個100”。

具體來說,從創新陣地、平台載體、項目布局、科技服務、創新活動、創新激勵、人才引育等方面發力,聚焦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和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布局100個“從1到10”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著力加強應用研究,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重大技術成果﹔實施100個“從10到100”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著力加強概念驗証、中試熟化和工程化應用,產出一批引領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標志性產品,推動“川字牌”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關鍵詞二:提質效

提升高能級創新平台運行質效

不少人注意到,今年在抓高能級創新平台方面的詞語由“建設”變為了“提升質效”。

具體來說,針對“國字號”平台,今年強調服務和支撐,如要做好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工作,完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分類支持政策。針對省級平台,兩個重點備受關注:一是首批天府實驗室已進入實體化運行,今年將落實其年度目標簽約和績效評價機制﹔二是布局第二批天府實驗室,並分類分批推進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優化整合,其中包括省級重點實驗室重組。

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分別提升“國家隊”和“四川隊”的運行質效,還要加強兩者協同聯動,這樣才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外溢轉化”。此外,還要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關鍵詞三:體系化

做實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成果轉化被放在今年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特點更加鮮明——體系化、務實。

科技成果轉化不再單獨強調某個點上的工作,而需要體系化發力。會議對推進中試研發體系建設、加強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展開部署。

有與會者注意到,這次會議特別提到加快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放到科技成果轉化中系統謀劃,體現了體系化思維。同時,會議還提出,出台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作用,開展科技金融“股貸債保”聯動試點,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營造更好高品質創新生態。

會議提出,將完善中試研發補貼、安評環評能評、中試工程師等方面相關政策,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產業布局20家以上省級行業中試研發平台,打造100個以上特色應用場景。

關鍵詞四:擴開放

持續擴大科技開放合作

持續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也是今年全省科技工作重點之一。

其中,優化省域創新體系布局方面,統籌推進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德陽高端裝備科技城等建設,支持宜賓、瀘州、南充打造特色創新高地,提升國省級新區和高新區、經開區創新能力。

深化川渝科技協同創新方面,實施川渝科技合作計劃項目50個以上,加快建設成渝中線科創大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協同推進成渝地區區域科創中心建設立法,提升川渝科技創新和產業協作水平。

推進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對接,深化與浙江、廣東、江蘇、安徽、湖北、陝西等省份科技協作,推動招院引所、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促成更多項目和機構在川落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