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在成都啟動

人民網成都3月18日電 (記者宋豪新)由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主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骨科科技創新與轉化專委會承辦的“第十九屆華西國際骨科論壇暨華西醫院骨科學科聯盟第六屆學術交流大會”於3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開,探討中國老齡化背景下,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共同攜手守護骨關節健康。
論壇現場,愛康集團攜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周宗科教授團隊及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啟動儀式、骨科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DeepJoint全球首發揭幕儀式,並首次發布2025版基於人工智能評估的《體檢人群骨關節健康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
骨科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DeepJoint全球首發揭幕儀式。論壇組委會供圖
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啟動
四川省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永萍對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她指出,“此次合作是優質醫療資源與健康管理平台、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為骨科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典范,也為其他學科的醫療資源互通提供了寶貴經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陳蕾通過視頻致辭稱,希望以此次合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在醫療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共同攻克骨科領域的關鍵難題,推動骨科醫學的持續進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任周宗科教授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團隊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骨關節疾病的高發病率迫切需要一種創新的篩診療模式。我們希望通過與愛康集團及長木谷的合作,以體檢為入口,同時依托AI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骨骼疾病的早期檢出率,從而實現對骨關節疾病的早篩、早診、早干預。”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稱:“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的成立,是愛康在骨健康管理領域的重要裡程碑。我們將聯手華西醫院骨科、長木谷,用AI技術為大眾提供從體檢篩查到診療的全周期骨健康管理服務。”
長木谷創始人、董事長張逸凌分享到,“長木谷與愛康集團緊密攜手,共同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骨科疾病管理的全鏈條中,實現了從精准診斷、個性化治療到智能化康復的全流程數智化解決方案。我們非常榮幸此次攜手愛康集團、四川華西醫院,共同進行骨科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DeepJoint的全球首發。DeepJoint平台集成了長木谷在骨科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通過長木谷AIJOINT的卓越三維重建與手術模擬能力,以及與DeepSeek的全面接入與深度融合,將徹底重塑骨科智能診斷、手術規劃與機器人的生態格局,推動骨科診療向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邁進。”
基於人工智能評估的《體檢人群骨關節健康藍皮書》首次發布
在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的指導下,愛康集團聯合長木谷首次發布2025版基於人工智能評估的《體檢人群骨關節健康藍皮書》,旨在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揭示我國體檢人群骨關節健康現狀,探索智能技術驅動下的健康管理新路徑。活動現場,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對《藍皮書》進行了發布並作解讀。
《藍皮書》覆蓋2023年11月22日至2025年1月31日在愛康集團旗下體檢中心參加骨關節的骨力寶健康評估(iKangAI+)檢測的體檢人群共181844人,佔同期體檢人群的2.45%%。檢測結果由骨力寶健康評估(iKangAl+)AI分析軟件出具,系統性揭示體檢人群骨關節健康現狀。
學術交流大會現場。論壇組委會供圖
《藍皮書》顯示:參與骨關節的骨力寶-膝關節正位健康評估(iKangAI+)的101878人中,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檢出率為2.8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膝蓋健康問題更加凸顯。尤其是60歲以后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檢出率,從50歲-59歲人群的2.41%飆升至20.49%,翻了近10倍。
近年來,骨關節炎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造成骨關節炎發病年輕化的原因很多,比如肥胖率上升、糖尿病發病增加、運動不當等。
《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4版)》提到,肥胖是骨關節炎公認的高危因素。肥胖,一方面導致嚴重的過載和負重損傷關節,另一方面導致脂肪組織內脂肪細胞產生瘦素和脂聯素的代謝異常,促進骨關節炎發展。《藍皮書》中膝關節正位健康評估聯合體重指數(BMI)統計分析數據顯示:BMI增高(BMI≧24 kg/m²)人群膝關節骨關節炎檢出率是未增高(BMI<24 kg/m²)人群的1.72倍。不僅如此,空腹血糖(FBG)增高、高血壓以及甘油三酯(TG)增高的人群,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藍皮書》數據還顯示:在參與骨關節的骨力寶-髖關節正位健康評估(iKangAI+)的82684人中,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總體檢出率為2.59%。而當年齡邁過60歲門檻后,這一數據也迎來“陡坡式”上升——男性和女性檢出率均突破13%。
如果父母常抱怨髖部僵硬、活動受限,或走路時出現隱痛等症狀,可能是髖關節發出的“求救信號”。愛康建議,出現以上症狀人群應定期進行骨力寶-髖關節正位健康評估(iKangAI+),以便早期發現髖關節骨關節炎,及時採取干預措施,降低疾病進展的風險。
血糖血脂亮紅燈?小心髖關節“提前老化”
國內外相關研究發現,骨關節炎和糖尿病常共同存在,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此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也是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
《藍皮書》中髖關節正位健康評估聯合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統計分析數據顯示:空腹血糖增高人群髖關節骨關節炎檢出率是未增高人群的3.20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人群及總膽固醇增高人群的髖關節骨關節炎檢出率均是未增高人群的1.7倍之多。
中老年群體往往面臨代謝問題與關節退變的“雙重問題”,愛康建議相關人群定期進行骨力寶-髖關節正位健康評估(iKangAl+),以實現髖關節骨關節炎的早期篩查和及時干預。
AI的蓬勃興起為醫療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變革。從2018年啟動iKangAI+計劃至今,愛康陸續推出了覆蓋眼底、乳腺、心臟、腦血管、牙齒等專項篩查的10余款人工智能產品,打造出初具規模的“愛康AI矩陣”,已為數千萬人次提供人工智能和基因檢測服務。
由於高度依賴面對面的程序診斷和物理治療,骨科一直被外界視為較難數字化的專病領域之一。如何利用AI“破局”骨健康管理?
華西醫院骨科“愛康名醫工作室”啟動。論壇組委會供圖
2023年底,愛康聯手長木谷率先在體檢行業內將基於人工智能的下肢骨關節健康評估納入健康體檢中,打通骨關節預防醫學與臨床的“最后一公裡”,將原本隻有在三甲醫院骨科臨床科室才能做的檢查和診療,通過體檢中心的入口普及至“尋常百姓家”﹔並可通過AI為需要做骨關節置換的患者精准匹配人工關節和提供后續手術方案。
2024年4月、2025年3月,愛康攜手長木谷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達成戰略合作,以期通過AI技術,以體檢為入口搭建起一套從體檢篩查、診斷到治療的一體化骨健康管理體系,實現骨健康的全周期高質量管理——受檢者隻要拍攝一張下肢關節的X光片,就能完成一系列骨關節健康評估﹔對於評估需要關節置換的患者,通過骨關節CT影像進行三維重建,精准匹配人工關節並提供手術方案,之后為患者3D打印手術導板,對接到骨科專科醫院進行手術。
目前,愛康已在54個城市建立170家體檢、齒科與醫療中心,並與全國200多個城市超過800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網絡,旨在打通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最后一公裡”﹔骨科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DeepJoint,將實現智能化全流程骨科解決方案,讓客戶在體檢時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確診並實施治療,真正實現“檢”“治”“管”閉環。
2024年12月6日,愛康集團宣布建立愛康智匯康雲IaaS開放平台,長木谷作為合作伙伴之一共同啟動IaaS 2024聯盟計劃。開放共享AI技術,將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人的同時,賦能中小體檢機構、基層社區醫院,共建產業新生態。“隻有打破資源壁壘,才能讓優質醫療服務觸達並普惠到每一個角落。愛康希望匯聚多方力量,借助科技創新,將有限的資源在基層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張黎剛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