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西南醫科大學:2000余名學子以青春之名 赴家鄉之約

2025年03月18日11:15 |
小字號

2025年寒假,西南醫科大學2000余名學子積極響應號召,投身“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走出校園,用心感應時代脈搏﹔他們回到家鄉,深入社區、基層一線以青春賦能家鄉發展建設﹔他們知行合一,以實干精神書寫青春答卷。

服務家鄉發展 守護人民健康

2025年寒假,西南醫大許多青年學子奔赴家鄉的醫療機構見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也為家鄉醫療事業貢獻力量。

來自基礎醫學院的伍昕睿同學,在眉山市仁壽縣中醫醫院呼吸內科見習。她跟隨帶教醫師查房出診,仔細觀察詢問病史、查體的過程,學習依據症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進行初步診斷。通過這次見習,她對呼吸內科常見疾病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提升了專業知識與技能,也深刻體會到醫患溝通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中西醫結合學院張逸彤同學在醫院藥劑科見習。在藥品調配崗位,運用中西醫知識審核處方,及時發現問題,避免了藥物合用給患者帶來的風險,為自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公共衛生學院廖昕怡同學,在這個假期也前往成都市青羊區婦幼保健院進行了見習。她負責收取記錄樣本、混勻樣品以及臨床快檢操作等工作。在實習過程中,她將所學的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操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技能,也對醫學檢驗領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通過見習,她進一步堅定了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進一步明確了未來職業方向。

投身基層服務 助力成長蛻變

往基層單位,在實踐熔爐中上好“大思政課”——許多同學也積極投身家鄉政務服務,用青春熱情和專業知識,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來自法學院的汪靚潔同學,在瀘州市江陽區華陽街道辦事處開啟了充實的政務實踐之旅。她深度參與基層事務,協助策劃新春主題活動,梳理企業崗位信息並制作方言版指南,促成30多名本地青年達成就業意向,切實解決群眾就業難題。“這段寶貴的經歷讓我將法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更讓我深刻理解了基層治理的內涵,明白了法治建設中情感聯結的重要性。”汪靚潔同學如是說。

外國語學院的王明輝同學,選擇在資陽市安岳縣龍台鎮人民政府見習。在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中,他積極清理街道、綠化帶和廣場垃圾,分類回收物品﹔在社區服務中心實踐中,他認真整理近三年的居民檔案、政策文件和活動記錄,優化分類系統,大幅提高查詢效率。通過這些實踐,王明輝同學鍛煉了溝通協調、應急處理等能力,深刻體會到基層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增強了關注家鄉弱勢群體的使命感,明確了未來結合專業特長助力家鄉發展的方向。

基礎醫學院的蔣馨月同學也利用寒假時間,投身當地政務工作,協助工作人員整理文件2000余份,建立電子目錄索引,提高了文件檢索效率﹔參與籌備會議,負責通知發放等工作,以及接待來訪群眾,解答社保政策等疑問。蔣馨月同學分享道,“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是我大學生活中寶貴的一課,讓我在實踐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感悟家鄉變化 傳承文化與責任

當然,還有許多學子傳承文化與責任,在服務家鄉文旅中感悟家鄉變化,他們憑借青春的活力與熱情,在不同的文旅崗位上貢獻力量,推動家鄉文化傳播與旅游發展。

口腔醫學院的藍天翔同學家鄉在廣漢市。這個假期,他便在“頂流”——三星堆博物館擔任志願者。春節期間,三星堆博物館迎來大量游客,每日接待兩三萬人。他堅守崗位,為游客解答疑惑、提供指路幫扶服務等。在服務過程中,他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還深入學習了三星堆文化知識,向游客傳播家鄉的歷史文化。

法學院的孫佳琪同學,在河南鄭州“一帶一路﹒鄭州泰國風情年貨節”擔任英文翻譯志願者。她熱情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此次活動累計組織雙語(中英)講解服務200余小時,為外國游客提供路線指引、應急處理等援助保障,服務外國游客600人次。她在活動中積極提升個人跨文化交流溝通能力,為中泰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來自醫學影像系的陳浪同學,參與2025年四川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系列示范活動,負責宣傳醫療文化常識,為村民提供健康檢查和咨詢。在實踐中,她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與責任擔當的重要性。

服務家鄉發展 傳遞點點愛心

2025年寒假,還有許多青年學子積極行動,走進留守兒童家和公益課堂中,為他們送去溫暖與關懷,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擔當。

基礎醫學院的羅阿基同學,通過面試,成功入選家鄉“伴童啟航”項目。該項目開設安全知識、手工制作、科學實驗、繪畫等課程,為271名留守兒童帶來豐富多彩的假期﹔同時還進行家訪,為20名特困兒童爭取資助。通過參加此次活動,羅阿基同學不僅讓留守兒童收獲知識和快樂,也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要努力為留守兒童的成長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

來自臨床醫學院的付萍同學,在邛崍市羊安街道湯營社區“小禾苗公益課堂”,為80多名兒童帶來健康與急救知識的公益講堂,運用專業知識向孩子們細致講解人體構造與急救技巧。同時,她和志願伙伴們組織竹編年畫、餅干制作等課外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與動手能力。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付萍同學耐心教授知識,與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西南醫大學子在“返家鄉”社會實踐實踐中,以專業知識為刃披荊斬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用青春與熱血為家鄉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黃詩韻 文曉麗)

來源:封面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