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強國”大家談丨AI已來,校園體育如何升級?

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如今,不少學校已經開始將AI融入校園,為學校體育開展提供助力。
在貴陽京學附屬實驗學校裡,體育教師開始嘗試運用人工智能軟件,對校園體育開展過程中學生的體測數據進行分析。副校長尹華表示,人工智能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學校也在積極嘗試,通過人工智能輔助體育老師專業、精准地開展體育教學。
人工智能究竟能為學校體育帶來什麼?“人工智能在校園體育和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中的應用,將為學校體育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變革。”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說:“個性化是AI體育的顯著特點。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學生的運動特長和短板,並生成針對性的訓練計劃。讓‘一人一檔’成為現實,每個學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運動方案。過去憑教師經驗和觀察、測量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將通過智能化而變得更精准、更科學。與此同時,利用人工智能與VR、AR技術相結合,通過游戲化、競技性、交互性的運動,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運動熱情。”
人工智能能否滿足學校體育開展的需求?尹華表示,目前市面上免費的人工智能軟件在學生運動數據分析的專業性上還有所不足。“我們學校是一所攀岩運動特色學校,希望通過人工智能軟件對學生訓練、身體等數據進行分析,給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建議措施,指導訓練提升運動成績,但目前免費的人工智能軟件是無法實現的。”
其實,人工智能輔助體育訓練已經在多支國家隊中成熟應用。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取得優異成績,人工智能的介入讓運動員的訓練更加科學、精准。尹華建議,“如果能將這些專業的人工智能,向我們普通的中小學開放使用,我認為,對校園體育的開展將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以后的體育課,人工智能與體育教師如何分工?劉希婭說:“在人工智能融入學校體育的背景下,體育老師和人工智能應該建立在各自優勢與特點基礎上進行分工與協作。”
她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承擔動作糾正、數據記錄等標准化工作,教師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課程教學改革中。同時,人工智能可以為學生生成個性化訓練計劃,學生體驗感如何、是否堅持運動、情緒狀態好不好,這些都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情感支持、正向激勵和價值引領。此外,收集近視、肥胖、睡眠不足等數據是AI全面服務學生體質健康的優勢。依據相關數據,教師可以聯動家庭制定合理的校外運動、睡眠和飲食方案,形成育人合力。
“未來體育教育的理想狀態,就是教師和AI雙向互補,更科學、更高效、更有趣地為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劉希婭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