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去年全國新增2163.9萬種,創近5年來新高——

消費品“上新”,你買了嗎?

本報記者 孔德晨
2025年03月18日09: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超市貨架‘上新了’”“零食區又添了很多好吃的”……在日常購物中,不少消費者發現,新口味零食、新品牌飲料、新功能電器多了起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在國家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推動下,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市場供給也在加快跟上。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屬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數據,去年全國新增消費品2163.9萬種,比上年增長14.1%,涉及企業32.3萬家﹔消費品年度新增總量自2020年以來首次超過2000萬種,達到近5年最高值﹔平均每天新增商品超5萬種。這些新品都有什麼?記者進行了採訪。

  

  商品基礎數據量居全球首位

  “有段時間沒逛超市,去了才發現,又多了不少新品。”95后北京女孩王朗坤對記者說,“不論是大型商超還是路邊便利店,每次去總能有些新發現。比如某礦泉水品牌不止生產礦泉水,還推出了很多不同口味的蘇打水。”

  記者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京客隆超市看到,僅飲料這一大類,粗略統計就有超過200種產品,包含各種口味的無糖或有糖飲料、汽水或茶水等﹔零食這一類目下,有超700種產品,分成堅果蜜餞、罐頭制品、沖調麥片、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肉制品等。若用手機網購,僅零食這一類目,就得花10分鐘左右才能一一看完。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消費品總量達21110.6萬種,比上年增長11.4%,覆蓋食品飲料、服裝鞋帽、醫療衛生、家用電器、文教用品、家居建材等數百個行業的社會生活消費品,涉及企業97.8萬家。

  從品類看,受以舊換新政策強力帶動,升級類家電產品增長表現突出。其中,冰箱新增1.5萬種、比上年增長30.8%,洗衣機新增0.6萬種、增長13.7%,空調新增2.7萬種、增長79.1%,電腦新增4.8萬種、增長63.8%,熱水器新增1.5萬種、增長132.4%,家用灶具新增1.7萬種、增長95.5%,吸油煙機新增0.8萬種、增長200.7%。

  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吃”“穿”“用”類消費品持續增長。其中,糧油/食品類新增221.3萬種、增長16.0%,飲料類新增49.6萬種、增長17.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新增857.5萬種、增長13.7%,日用品類新增252.8萬種、增長26.7%。

  從區域看,2024年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顯著增長,分別新增1780.2萬種、203.6萬種、127.5萬種,增速各達到12.7%、35.3%、15.6%。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國家商品數據庫已登記商品2.1億種,覆蓋熱點消費品的90%,每天新增商品5萬多種,商品基礎數據量位居全球首位。

  以產品創新加快填補市場空白

  大量新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消費品品種是編碼中心通過企業在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台所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商品數據進行統計得出。“商品條碼簡單來說就是商品的‘身份証’,是商品進入市場流通的唯一身份標識,每新增一種商品就會登記一個商品條碼。”該負責人說。

  根據《商品條碼管理辦法》規定,使用商品條碼的企業應當向編碼機構報備商品條碼信息。“為了方便企業登記,我們從1995年開始建設國家商品數據庫,並於2003年上線‘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台’,引導企業按照商品條碼的實際使用情況,登記商品基本信息,登記內容包括商品條碼、產品名稱、品牌、規格、淨含量、產品分類、產品圖片、生產企業、企業地址等信息。”該負責人說。

  怎麼算新增一個消費品品種?

  “我們為申請企業分配對應的廠商識別代碼后,企業基於廠商識別代碼為每款新產品編制產品編碼,最終組合形成完整的13位商品條碼。”前述負責人介紹,一般情況下,產品的產品名稱、品牌、規格、型號、淨含量、生產企業等任一主要特征有區別時,則應分配一個新的商品條碼。例如,電冰箱的生產企業不同、產品名稱不同、品牌不同、容量不同、能效不同、功能不同或型號不同都視為不同品種的冰箱,所以商品新增品種可以理解為全部生產企業新款商品的總和。

  一款款新品推出的背后,是萬千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不斷通過技術創新生產新品、填補市場空白的努力。

  來看一根甘蔗的“變形記”。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城縣,太平鎮蔗區甘蔗以前的主要生產路徑是制糖。“甘蔗的含水量超過70%,過去制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主要用於設備冷卻等生產工藝流程,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上海糖酒集團旗下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助理周文興說,“其實很可惜,因為這些水裡含有有機電解質、氨基酸、甘蔗多酚類等營養物質,但之前一直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提取利用。”

  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大學綠色制糖團隊合作創建甘蔗糖業“水—糖”聯產模式后,成功研發甘蔗植物水。廣西大學糖業及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凱說,這凝聚了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包括優化膜組合及其集成工藝,建立甘蔗植物水特征成分及特性功能的定向調控方法等。新技術採用9道純物理深度純化工藝,先提水,后煉糖,盡可能保留甘蔗細胞中的營養活性分子,既延長甘蔗產業鏈,也提高產業附加值,夯實蔗農增產增收的基礎。

  今年2月,新推出的甘蔗植物水在上海首發。“剛開始以為是鮮榨甘蔗汁的味道,沒想到甜味不濃,但回甘又很明顯,挺新奇的。”上海市民丁女士說,先買一箱給家裡人嘗嘗鮮。

  “這次商業化量產是我們產學研合作的一個裡程碑,也填補了國內甘蔗植物水飲料市場的空白。”李凱說。

  持續推進消費品提質擴圍

  消費品數據的變動客觀反映了市場需求和生產供給的關系,直接體現了消費者購買意願,是洞察消費市場的重要視角。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有關負責人分析,2024年,新增消費品品種數量創近5年新高,釋放出多重積極信號:一是折射出我國內需潛力的持續釋放,這既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化,也受惠於‘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組合拳的精准發力。二是意味著行業產業不斷升級,企業正根據市場需求,加速產品更新換代,尤其是加大在新興、熱門領域的產品研發與投放,推動整個產業朝著更符合市場需求、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三是從側面反映出宏觀經濟環境向好,企業投資信心回升,有足夠的動力與資源投入新產品的開發與生產中。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說,消費品品種的大幅增長,是政策引導、需求升級、企業創新等多重作用疊加的結果,標志著我國消費市場從穩步恢復逐漸回歸到快速發展通道。

  需求增加,供給如何繼續跟進發力?

  “消費品工業涵蓋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康養、文旅醫療等方方面面,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工信部深入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優質供給不斷擴大,產業基礎更加堅實,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持續推進消費品提質擴圍,還將在以下方面加力:

  ——增強供需適配性。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制定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消費行動方案。加快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用3年左右的時間培育千件優質品牌,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消費品企業。

  ——推進標准提升。實施標准升級引領行動,加快制定一批消費品領域質量品牌、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相關標准,推動標准體系優化、標准質量升級。制定老年用品、智能家居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用5年時間制定50項以上重點行業標准,引領產業升級發展。

  ——推動產業升級。制定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遴選推廣一批“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培育一批千億元級輕工紡織產業集群,支持地方創建一批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為消費提質提供強大物質基礎。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