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在西部造大橋的年輕人:青春澆筑 “橋”見成長

2025年03月17日09:5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西部造大橋的年輕人:青春澆筑 “橋”見成長

七跨長江、兩跨嘉陵江……近10年來,一支隊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團隊在中國西部修橋鋪路。車輛不再困於輪渡,行人無須望江興嘆,一座座大橋成為彌合發展不平衡的“快車道”。這些修橋的年輕人也走過“成長之橋”:一步步成為獨當一面的骨干、“基建狂魔”背后的青春力量。

“以前吃了橋少的苦,過江時人排隊,車也排隊。”35歲的劉暢是中建橋梁重要建筑項目的質量總監,童年記憶裡滿是渡江的艱辛。

劉暢的家鄉重慶江津因處於長江要津而得名,長江從江津境內繞了一個“幾”字穿過,也在江津與重慶主城區之間劃了一道“天塹”。小時候,劉暢到重慶主城需要坐船過江,直到1997年,這裡才架起第一座跨江大橋——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此后,另有兩座大橋陸續建起,但是囿於通行規模或橋梁屬性,江津一直未能實現與重慶主城的完全融合。

2012年,劉暢從西南交通大學道路工程專業畢業,成為原中建六局橋梁公司的一名現場施工員。而這家公司當時的項目之一就是鼎山長江大橋——連接江津城區與九龍坡區。

鼎山長江大橋於2009年在重慶江津開工,通車后,江津與重慶主城18公裡的繞行路將縮短至3公裡,讓江津“半小時進城”成為現實。這座橋對於中國建筑集團也有重要意義,它打開了中建系統在長江上建橋的局面,被稱為“中建長江第一橋”。

作為中國建筑集團旗下唯一的成建制橋梁專業施工團隊,這家公司雖然總部在天津,但已注意到國家戰略布局和發展需要——西部地區尤其是成渝地區,橋梁和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增量突出,跨長江、嘉陵江的特大型橋梁、軌道交通等項目將密集落地。

能為家鄉造大橋,初出茅廬的劉暢非常興奮,與親朋好友聚會時,他逢人便說要為他們造一座“最結實、最快捷”的大橋。

鼎山長江大橋的主塔高188米。作為現場施工員,劉暢要在高塔上作業。“一開始電梯門都不敢出,但橋等著合龍,隻能硬著頭皮上。”他顫抖著邁出了第一步。高空作業是每個大橋施工員都要面對的考驗。

2012年7月,尚未完工的鼎山長江大橋遇到長江洪水,整個項目部從領導到一線工人,每個人都加入到扛沙袋、護鋼梁的隊伍,守護尚在“襁褓”中的大橋。

洪水退去后,經專家團隊評估,鼎山長江大橋僅部分區域漆面劃傷,支架和鋼梁等關鍵結構未出現問題。半個月后,項目復工,於2013年2月全線貫通。

2017年,根據中建集團批復,中建橋梁有限公司正式亮相,總部定於重慶江津。

中建橋梁負責人吳宏文表示,重慶作為“橋都”,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引擎,中建集團與中建六局在重慶成立專業機構,既有政策紅利的強力支撐,又能以已承接項目為載體,持續深耕重慶地區,並輻射西南、長江沿線乃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修橋鋪路的隊伍。

李陽來自寧夏,2014年從吉林大學畢業,加入中建橋梁的造橋隊伍,在幾江長江大橋建設項目中擔任技術員。

當時,公司推行導師“一對一”幫扶制度,師徒簽署為期一年的拜師協議。在師傅於海力的指導下,李陽在幾江長江大橋項目的實踐中積累了懸索橋建設經驗。

2018年,李陽和於海力一同被調派至白沙長江大橋項目,繼續為懸索橋建設貢獻力量。2020年,白沙長江大橋項目進行到一半時,時任總工程師的於海力被調往其他項目。

師傅離開了,李陽與項目經理李超一起挑大梁。剛接手工作的前半年,兩個人常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鐘。

白沙長江大橋通車儀式后,李陽一個人走上大橋,回憶以前的忙忙碌碌。2018年3月到2022年1月26日,他4年的青春揮洒在這座大橋上。這座大橋見証了李陽從技術員、副經理、經理、副總工、總工的成長蛻變。他也帶出了3個徒弟。

現在,李陽和劉暢帶領著更多的年輕人,在重慶市郊鐵路跳磴至江津線(聖泉寺至鼎山段)工程項目加班加點,為重慶綜合交通網絡安上一塊新拼圖。

從最初的中建六局橋梁分公司到擁有6個分公司,中建橋梁深耕西部市場,已簽約近200個項目,承接的項目更加多元化,涵蓋水利、鐵路、民航等多個領域,不斷填補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空白。

“我們重慶的老橋(江津長江公路大橋)修建時,引進了東南亞國家的外資參與造橋,我們這次幫他們造橋,還是很驕傲的。”中建橋梁國際公司的員工張正勇參與了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CC4標段項目,他是重慶江津人。2020年,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通車后,路途時間從原來的兩個小時縮短至15分鐘。

隨著中國西部的橋梁越來越多,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下,中建橋梁的年輕人一路向西,正從中國西部向更廣闊的世界西部進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實習生 石晶)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