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資陽雁江:課間延長“5分鐘”,快樂不止“2小時”

2025年03月17日10:40 |
小字號

2025年春季學期伊始,各地紛紛推出體育新政,強調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引發社會關注。這是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強化“五育”並舉的真招實招。

在資陽市雁江區,中小學小課間休息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大課間時間也各具特色,紛紛打出運動組合拳。如何科學利用這2小時,成為政策落地的關鍵。

雁江區中小學小課間擴容“5分鐘”后,有哪些變化?課間共計2小時,孩子們都在做什麼,是怎麼玩的……帶著這些問題,日前,記者走進雁江區多所學校,為你打探雁江娃們多姿多彩的課間2小時。

別樣課間全員起范兒

師生齊跳川劇版廣播體操

上午第二節課下課鈴聲一響,馬鞍學校的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沖出教室,來到操場上,開始他們的大課間活動——川劇廣播體操。這套體操將川劇元素與廣播體操巧妙結合,每一個動作都蘊含著川劇的精髓。

“叉腰站立,45度丁字腳,眼睛跟著手走……”近日,記者見証了這一跨界融合的成果。

隨著川劇廣播體操音樂的響起,近3000名學生身著統一的校服,在老師的帶領下,跳起了川劇廣播體操,每一個動作都蘊含著川劇的精髓。

“我喜歡跳川劇廣播體操,這個操跳起來很有氣勢,跳操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馬鞍學校二年級一班學生謝言蹊說。

大課間結束后,該校三年級一班的孩子開始了當天的體育課,隻見草坪上擺設有顏色不同的標志圈,圈內均放置有五個同學們自制的“滅火器”,接下來同學們就根據現場設置開始進行體育運動。

“我們以前一周隻有三節體育課,現在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馬鞍學校三年級一班學生楊沛霖介紹,“剛才我們上的是跨消防學科的體育課,這是我做的滅火器,課上也有用到,這節課不僅讓我學習到如何運用滅火器,還讓我鍛煉了身體。”

馬鞍學校體育組負責人樊麗表示,學校為確保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學生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一次大課間體育活動,同時將川劇廣播操融入大課間活動,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川劇的魅力﹔課間15分鐘,新增地面游戲以及充滿回憶和童趣的跳皮筋、擲沙包等活動,讓學生課間既能遠眺放鬆又能享受游戲的樂趣。學校通過游戲化、趣味化、跨學科、分層化開展體育活動,可助力學生特長發展。

此外,馬鞍學校創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如親子跳繩、體能挑戰,家校攜手共促健康習慣養成。

小小跳繩玩出新花樣

“鍛煉神器”開啟運動新模式

在雁江區幸福博文學校,孩子不僅在小課間可以進行各種體育運動,玩豐富多彩的地面游戲,學校精心編創的大課間跳繩操也別具特色。

近日,記者來到幸福博文學校,隻見孩子們手持跳繩,在歡快音樂中,盡情展現著各種花式跳法。他們將節奏與運動完美結合,一條條小繩立刻舞起了風聲,舞動跳繩的他們就像空中跳躍的小精靈,繩子在他們腳下“嗖嗖”穿過,而跳繩擊打在地面的“噠噠”聲,編織出一首充滿歡樂的樂章。

“我很喜歡跳繩,學校的繩操很有趣。”幸福博文學校二年級四班學生林芯羽開心地說,“每天兩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讓我們擁有了更多鍛煉機會,不僅增強體質,還磨煉毅力。”

據了解,幸福博文學校將跳繩與花樣的結合,極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為持續推動健康與快樂的理念,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了多樣化的花式跳繩展示項目。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不斷掌握跳繩的技巧,讓這項運動煥發出勃勃生機。

“現在我校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打破了傳統‘齊’的模式,走向了‘活’的模式,我們以一根跳繩貫穿始終,既提高了孩子們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也有助於孩子們的生長發育。”幸福博文學校工會主席湯菊英說。

該校校長劉益表示,學校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繼續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讓學生走出教室,讓課間沸騰起來,培養具有朝氣活力的新時代好少年。

多彩地面游戲

點燃學生運動活力

“耶!我通關了!”“哈哈哈,這個游戲太好玩了!”在雁江區第八小學,15分鐘的課間時光宛如被注入了魔法,被精心設計的地面游戲場景點亮。

記者採訪時,正值該校課間時分,教學樓間空地被彩繪出五顏六色的方格、數字、字母等可愛的游戲圖案,讓原本平平無奇的學校空地變成校園中最熱門的“游樂區”。課間時間,能看到孩子們在地面游戲區域排著長龍,蹦蹦跳跳玩得不亦樂乎。

“我很喜歡和同學一起玩地面游戲,感覺很有新意。”雁江區第八小學五年級六班學生毛驍愷說,“我感覺到課間時間延長了,玩高興以后回去上課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據了解,雁江區第八小學結合實際,採取“4+1”模式和“3+1+1”模式,確保學生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並選出部分有體育特長和體育愛好的文化課老師,開展培訓后兼職體育教師,解決體育教師不足的問題,確保每一節體育課或體育活動的質量﹔此外,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都有一節大課間體育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課間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調整為15分鐘后,該校不僅彩繪了地面體育游戲,還增加了乒乓球桌,每個班都發放了跳繩、毽子、排球、乒乓球拍等體育器材,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的“微運動”供學生選擇,如跳繩、皮筋、毽子、沙包、羽毛球、“8”字跳繩等,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樂趣,豐富了學生活動內容。

該校校長王林介紹,“通過豐富的綜合體育活動,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身上有汗、眼裡有光、臉上有笑。接下來,我們將籌備舉行微比賽、班級足球聯賽,持續開展體育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課間革命”

重塑教育溫度與質感

當清脆的下課鈴不再是“無效休止符”,當走廊裡的歡笑與探索成為育人新場景,這場“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的“課間革命”正在重塑教育的溫度與質感。

“笑聲多了,眼鏡起霧少了﹔創意游戲多了,枯燥乏味少了﹔孩子願意交流多了,親子矛盾反而少了。”馬鞍學校五年級學生家長林玲則用“三多三少”概括變化:毋庸置疑,課間延長帶來的,無疑是對學生身體和心靈的舒展。

馬鞍學校二年級學生家長殷燕感慨,“自從學校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后,作為家長,學校的體育活動更豐富多彩,孩子非常喜歡,他現在每天回到家后飯吃得多了,睡眠也好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幸福博文學校老師湯菊英表示,全校專職體育教師有7名,所有老師一到課間齊上陣,組織學生運動,“現在掀起了一陣校園運動浪潮,小課間、大課間、體育課一個接一個,帶著孩子盡情釋放運動熱情。”

看似微小的5分鐘延長,早已超越了時間加減的物理意義,實則是雁江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靜水深流。當課間鈴聲不再催促著奔跑的腳步,雁江區以踏實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的“小切口”改革回應了青少年的真實需求,在課桌與操場之間架起了一座關懷的橋梁。(徐啟夢 李雅)

來源:雁江融媒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