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浪潮下 成都如何“先行一步”

“上半場,汽車電動化呈現規模化﹔下半場,汽車智能化將迎來市場需求的爆發。”近日,一場智能網聯和無人駕駛新技術、新場景供需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智能網聯汽車成為與會各方關注的重點。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確定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成都名列其中。如何在新賽道“先行一步”?成都市政府相關部門、區(市、縣)代表、行業企業代表齊聚,分享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推動成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生態構建與商業化進程。
先行先試 打造特色應用場景
“舉辦這場對接活動,旨在加快新技術驗証、新產品推廣、新場景應用,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和網聯化轉型。”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汽車產業處處長王兵表示。
中信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方案總監張力提出,應加速C-V2X技術(基於蜂窩網絡的智能通信系統)應用,為車、路、人裝上“實時對講機”。“提高C-V2X覆蓋率,應聚焦車企需求,加快推動應用場景落地。”張力介紹,調研發現,眾多車企提出不少共性需求,比如實時推送紅綠燈信息、及時有效的路面感知能力等。
發力智能網聯,應用場景是其中重要一環。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區和新都區攜手推出“無人機+無人車”即時配送模式——由無人機負責中長距離運輸,無人車負責短距離接駁,兩者結合優化配送流程。這是智能網聯技術在配送領域的創新應用。會上,成都市新都區中通快遞網管部經理韓輝強分享了這一線路的運營成效:配送時間縮短40%,單件成本降低50%以上。
“成都各區(市、縣)各有特色,我們鼓勵大家先行先試。”會上,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釋放積極信號,“對於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成都保持開放、探索的態度,支持各區域走在前面,創新打造各類特色應用場景。”
加速發力 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作為全國首批20個試點城市之一,成都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優勢突出。會上,來自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全年汽車產量達75.4萬輛,上牌量約7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31.5萬輛。推動試點,下一步成都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政策體系是重要支撐。2020年起,成都市已印發出台《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試行)》等3份政策文件,逐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從道路測試到示范應用再到示范運營、從主駕有人到主駕無人拓展。目前,相關部門正加緊制定相關辦法和細則,“將通過深化測試管理體系,建設標准示范高地,持續探索創新管理政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場景示范。”王兵說。
開放道路也在逐步擴大。截至今年2月,成都已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680公裡,覆蓋城市主干道、次主干道、相關支路及山地路段,支持日常交通場景,交叉路口、擁堵路段等城市復雜環境,以及多氣候、多地形等豐富場景測試。
“拿証”車輛越來越多。王兵介紹,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發放56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牌照,涵蓋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等車型,“其中包括25張遠程駕駛示范應用牌照,成都智能網聯汽車已進入遠程駕駛時代。”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響應特色應用需求,引育一批智能座艙、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領域鏈主頭部企業,加速拓展智能網聯和無人駕駛應用場景。(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