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成立 產業未來這樣布局

2025年度機器人產業推進工作會暨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首次會員大會昨日在成都舉行,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會上宣告成立。
作為產業協同的推進者,協會准備怎麼做?成都的代表性機器人企業當前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發展重點在哪?記者進行了採訪。
協會已聚集50余家企業
分布於全產業鏈
活動現場,當選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秘書長的李俊杰告訴記者,按照成都市有關部署,協會將馬上進駐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進行辦公,為機器人產業鏈企業服務。
據介紹,目前協會已經匯集了50余家企業,從產業鏈分布范圍來看,包括機器人上游零部件企業、機器人本體企業,以及下游的應用場景企業。從功能類別來看,包括服務機器人企業、醫療機器人企業、人形機器人企業等等。“接下來,我們還會著力厘清成都市機器人企業底數,通過進一步走訪了解企業需求,把企業的基本情況做成宣傳手冊和資料庫,整體呈遞給市級產業部門,以便接下來更好開展供需對接。”李俊杰說。
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睿睿當選為協會第一屆會長。他表示,協會將當好政府參謀的“助手”、產業發展的“推手”、企業成長的“幫手”,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行業交流平台,推動技術標准制定、資源共享與跨界合作,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助力成都市機器人產業邁向新高度。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裝備制造產業處(軌道交通產業處)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成都將以真實場景應用為牽引,通過“揭榜挂帥”、聯合攻關等方式,深化政企聯動,加速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生態,推動更多創新應用場景的落地。
應用場景正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成都以場景開放為牽引,策劃開展了機器人進世園會、國慶展演、霹靂舞世錦賽等“月月有專場,場場有成果”系列“機器人十進”推廣活動22場(次),截至目前,已推廣各類機器人進場景超1000台(次),有效促進了供需對接。
對於今后如何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與會人士紛紛給出建議。“我們可以結合本地優勢,開拓一些特色應用場景。”李俊杰認為,例如在醫療方面,成都的機器人企業可以依托華西醫院,加強醫療服務類機器人的研發﹔在文旅和養老等方面,成都也可結合自身優勢,推動相關產品研發。
可開發人形機器人
“最強大腦”
搶佔全新賽道,成都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已經明確。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按照“場景牽引、反哺迭代,基金助力、推動量產,聯合攻關、規模布局”的思路,組建聯合作戰專班,以安防警務、體育賽事、醫療康養、商務樓宇等場景為首批試點示范,開展重點產品打造、示范應用推廣、企業招引培育、生態優化營建等工作,“揭榜挂帥”突破一批機器人關鍵技術,“加速進化”應用一批機器人重點產品,全面構建產業鏈上下游“應用場景+科研機構+鏈主企業+鏈屬企業”協同創新模式。
現場的機器人企業代表也介紹了未來重點攻關方向。“作為協會的發起單位和副會長單位,我們將和更多企業聯合開發出更多具有成都特色的機器人。”中科源碼(成都)服務機器人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魏偉表示,研究院在倉儲、配速等方面都有一些成功的機器人應用落地,目前正和溫江區的一些康養機構進行合作,找准社會需求和痛點進行研發。
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黃山透露,公司的機器人已經落地全球50多個城市、服務超過6000萬消費者,已成為行業領先的全自主服務機器人技術及系統方案提供商,將在2025年推出聚焦細分場景的可規模化量產的具身智能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最核心的是智能因素,必須擁有獨立思考、理解、推理和執行等能力。”張睿睿表示,成都可發揮在技術積累方面的優勢,開發人形機器人的“最強大腦”,與其他城市進行錯位競爭,以核心技術賦能產業發展。(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俊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