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青衣橋和文輝橋 見証紅色記憶與城市變遷的交織

2025年03月05日15:14 |
小字號

在雅安,青衣江自西向東蜿蜒流淌,穿城而過,將老城區一分為二。橋梁眾多是這座城市的顯著特色,其中青衣橋和文輝橋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62軍進入西康雅安的重要歷史見証,其遺址如今已成為雅安珍貴的 “紅色遺址”。

1950年2月1日,是雅安歷史上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雅安城內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

中共西康區黨委書記廖志高、62軍軍長劉忠等率領西康省黨政軍機關、雅屬黨政干部,以及解放軍第62軍185師553團、555 團及軍部直屬隊,經青衣橋、文輝橋進入西康雅安城,受到各界人士和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

75年前,解放軍通過隴西河和青衣江上的這些橋梁奔赴雅安城區,給雅安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開啟了雅安歷史的新篇章。

青衣橋

解放軍入城的首道 “咽喉”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三雅園內歌舞升平,隴西河上的新橋上人來車往。站在隴西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另一座橋同樣熱鬧非凡。兩座橋中間的河心,幾個橋墩在水中若隱若現。誰能想到,75年前,進駐雅安的人民解放軍正是經青衣橋進入雅安城內的。隻不過,當年的橋已換新顏,如今大家看到的是后來重建的橋梁。

青衣橋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它原位於當時的青衣街,橫跨隴西河,最初是一座石基木架橋,僅供行人通行。1938年,成都至雅安公路通車,青衣橋南側設立了“雅安汽車站”。為滿足汽車通行需求,青衣橋進行了加固維修。

1950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62軍先頭部隊進駐雅安,隴西河上的青衣橋當時是石基木架橋,橋上和河面上的渡船擠滿了士兵,一片忙碌景象。

1950年2月1日,在廖志高、劉忠的率領下,解放軍威武雄壯地踏入雅安城,雅安的歷史由此翻開嶄新的一頁。

入城儀式結束后,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正式接管西康雅安,帶領人民邁向新的征程。

隨著城市的發展,樂西公路、雅富公路相繼通車,原有的青衣橋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1951年,公路改線,在其上游80米處建成新的“青江橋”。自此,原來的青衣橋完成了其作為汽車通行橋梁的使命,不再承擔這一功能。此后幾年,青衣橋雖仍供行人通行,但歷經風雨侵蝕,逐漸成為危橋,最終被拆除。

文輝橋

城市發展的 “見証者”

春日的雅安,陽光洒在青衣江上,波光粼粼。彩虹橋上,“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生態氣候城市”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橋下一側,濱江路河邊的茶座上,人們悠閑地品茶晒太陽。在他們身后,刻有“文輝橋”“帶厲河山” 等字樣的石碑,靜靜地佇立著,無聲地講述著過去的歷史。

彩虹橋下的“帶厲河山”石刻

文輝橋建於1942年,1944年竣工通行,是一座三跨兩墩的人行鐵索橋。文輝橋岸邊設有雅安至樂山、重慶的水陸碼頭,又稱“平羌官渡”,崖壁上有原國民革命軍二十四軍軍長、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題刻的“帶厲河山”石刻,寓意河山永固。文輝橋的建成,結束了當時雅安城區南北兩岸隻能依靠小船緩慢擺渡往來的歷史,極大地方便了兩岸居民的交流。

1950年2月1日,劉忠率解放軍部隊通過文輝橋進入雅安城。

那一天,雅安青衣橋頭和文輝橋頭聚集了各界群眾,進城的各條道路沿線,無數百姓翹首以盼。解放軍戰士們身著厚厚的棉衣,背著行軍行囊,依次踏上有些晃悠的鐵索橋,向著南岸進發。鐵索橋下,滿載輜重的汽車停在青衣江邊,江上船隻往來穿梭,一片繁忙。從北岸到南岸,青衣江邊滿是解放軍的隊伍,“解放軍是老百姓的子弟兵,老百姓是解放軍的父母親……”嘹亮的軍歌聲在雅安上空回蕩。“來了,解放軍!”“解放了!”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鮮花和紅旗交相輝映,雅安這座城市迎來了新生,隨后成為西康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隨著城市的發展,作為當時川雲西、成康兩條干線公路交通樞紐的雅安,僅靠一座人行鐵索橋已無法滿足交通需求,汽車過江依靠渡船,遇到洪水期封渡時,車輛便無法通行。為適應新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1951年5月,西康省人民政府責成省交通廳在文輝橋上游選址,修建雅安大橋。

雅安大橋於1952年11月開工建設,1954年7月1日竣工通車。採用蘇式鋼筋混凝土懸臂梁結構體系,全橋長226.6米,所有墩身、墩帽均立模澆注,固定支座8套、活動支座6套,全部由鑄鋼制作。通車后,川康公路和康滇公路雅安到會理段在此連接,進一步促進了人員往來和物質交流。

在之后的歲月裡,雅安大橋承載著大密度的混合交通流量。據史料記載,20世紀60年代,一個晝夜通過汽車800余車次,人、畜力車2000余輛,行人達3萬人次,且流量逐年增加。為保障橋梁安全和正常使用,大橋曾在1965年、1979年、1987年進行三次整修。

雅安大橋陪伴雅安人民走過了半個世紀,承載了無數人的情感,人們親切地稱它為“羌江大橋”。

2004年3月19日,在市民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隨著一聲震耳的爆炸聲,雅安大橋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

2005年,在原址上新建了現在的雅安大橋,因其橋身聳立著彩虹般的弧柱,人們習慣稱它為“彩虹橋”。

如今,漫步在彩虹橋上,既能感受到雅安“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生態氣候城市”的獨特魅力,又能從橋下河岸邊的文輝橋遺址,追憶7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偉)

來源:北緯網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