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新的“南泥灣”
——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紀實

初春時節,巴蜀腹地,春風中仍帶著些許寒意,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的軍事訓練開展得如火如荼。
蛙泳、蝶泳、自由泳……該旅室內游泳館內,一場“飛魚”比拼正在火熱進行。來自全旅各連隊的游泳教練員為競爭“飛魚”稱號,使出渾身解數。“建隊之初,我們就叫響‘勇於進取、奮勇爭先’的口號。”游泳集訓隊負責人劉昊明欣喜地說,“這是集訓隊從‘南泥灣精神’中學習的經驗做法。”
作為一支有著97年厚重歷史的部隊,該旅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 “南泥灣精神”創造代表。據了解,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的“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和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的物資供應面臨極大困難。該旅前身八路軍第359旅全體官兵,高唱“一把镢頭一把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戰歌,斗志昂揚開赴南泥灣。短短幾年時間,他們就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了“到處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的陝北“好江南”。
陸軍某旅開展緬懷先烈強軍故事會。周承煒供圖
烽火連天,精神永續。從抗日戰爭中的收復晉西北七城破封鎖、解放戰爭中的黑山阻擊立奇功,到抗美援朝血戰嚴峴山阻頑敵,再到和平建設時期立新功……一路走來,不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這支部隊始終能在“南泥灣精神”中找到破解難題的“制勝密碼”。
2017年,該旅官兵堅決擁護支持改革,打起背囊就出發,從關中平原移防至千裡之外的巴蜀大地。移防到位后,擺在大家面前的是新環境、新編制、新裝備帶來的一系列新難題。從零開始的過程,無疑又是一場戰斗力的“拓荒”。“不論時代怎麼變,人民軍隊聽黨話、 跟黨走的信念不會變。老前輩們能在南泥灣中耕耘出‘好江南’,我們也可以在改革浪潮中交出‘滿分卷’。”該旅領導介紹,他們號召全旅官兵自覺踐行“南泥灣精神”,克服一切困難,立足崗位建功。
當時,“紅一營”作為全旅唯一的紅軍營隊,同樣也承載著不一樣的使命任務。“相較於以往的傳統步兵訓練模式,現在的合成營需要運用體系作戰的思維去抓訓練,這對全營官兵的能力素質要求也就更高了。”時任副營長周杰談及那段經歷,仍記憶猶新。為了盡快形成戰斗力,全營官兵鉚足了勁拼命學、使勁練。原理不懂,連隊干部就聯系院校教授取真經、求法寶﹔裝備不會,班長骨干就鑽進戰車對著教材學步驟、練操作……面對重難點問題,營裡還成立攻關小組,邀請裝備廠家隨隊指導幫帶,先后梳理總結出多套行之有效的經驗成果並在全旅推廣使用。伴隨著一個個難題被破解,營隊戰斗力實現整體躍升。
該營的點滴進步,正是該旅在改革浪潮中涅槃重生的縮影。近年來,不論是完成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還是擔負國際軍事比武、野外駐訓演習等重大軍事任務,面對新時代的“南泥灣”,該旅官兵始終保持“墾荒人”的姿態勇毅前行。
4年3赴風雪高原,該旅在極限環境中錘煉實戰能力。去年,在圓滿完成駐訓任務后,全旅官兵又馬不停蹄轉戰青藏高原,完成陸軍賦予的重大演訓任務。而這一次,“紅一營”的一支英雄連隊卻敗給了曾經的“手下敗將”。那次演習中,裝步一連作為主攻分隊,想要派遣偵察力量摸清當面之“敵” 的兵力部署,而后全連官兵趁著夜色發起突襲,卻突然被導調組告知,已被“敵” 炮火覆蓋,致使“全軍覆沒”。
陸軍某旅坦克分隊開展訓練。黃偉供圖
“為何輸得這麼慘?”不少官兵走下演兵場時,心中依舊存有疑惑。而作為當面之“敵”的裝步五連連長趙維寧的一席話,卻讓大家輸得心服口服,“借助夜色掩護,雖然能躲過我們的眼睛,但在高原稀缺的植被和地形中,卻躲不過無人機的低空偵察。”
打一仗就要進一步,這是近年來該旅官兵最深的體會。“訓練觀念落后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傳統思維定勢已經不適用於現代化的戰場……”演習結束后,裝步一連連長王增繼在復盤檢討反思會上深刻指出了問題所在。在領教了“智能化” “無人化”作戰優勢后,該連官兵認真吸取失敗教訓,主動向兄弟單位“取經”,在訓練之路上開始新的探索。
“勇於創造、積極變革、不墨守成規、敢為人先的積極進取精神,是‘南泥灣精神’的重要內涵。”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全旅訓練模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訓練環境由靶場向戰場延伸,研新戰法、學新知識、練新技能的氛圍愈發濃厚,探索形成“科技+”“網絡+”等訓練方法,在推動部隊訓練轉型升級的同時,縮短了新質作戰能力的生成周期。
“南泥灣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奮斗中孕育形成的寶貴財富,具有跨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當前,踔厲奮發的百年行軍進入加速期,必將直面更多的險中之險、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錨定目標,堅定步伐,用“南泥灣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踐行使命,敢拓“荒蕪地”,勇涉“深水區”,誓啃“硬骨頭”,不斷在強軍實踐中豐富“南泥灣精神”的時代內涵,正全力以赴打贏這場務期必成的攻堅戰。(李佳豪、黃偉、蔡從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