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洛哈新圖景跟他一起到北京

“這個得帶著,飛機上還能翻一翻。”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吉列子日隨四川代表團赴京,其他的行李都打包托運,唯獨一本厚厚的圖冊——阿布洛哈村打造布拖縣農文旅第一村的規劃設計,他用一個大塑料袋裝著,隨身攜帶。
作為全國最后一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備受關注。“打造‘農文旅村’的想法萌生了好幾年。”身為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吉列子日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阿布洛哈村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
去年11月,在來川的東西部協作隊伍支持下,吉列子日帶著一家浙江的設計機構走遍村子每個角落,與他們分享自己和村民的設想:臍橙林下搞養殖,種花生、甜蕎,養黑山羊,岩蜂在甜蕎花叢採蜜,種、收、產全程生態循環﹔村居變民宿,懸崖邊上眺望金沙江峽谷美景,山上的天然山洞做秘境探險,引入無人機、熱氣球發展旅游……
前不久,這些設想變成了這本規劃圖冊,興奮的吉列子日准備帶到全國兩會會場上,讓更多人看到阿布洛哈村的遠景規劃,也希望更多人參與到規劃變成現實的過程中來。
吉列子日說,現在村民們“過好日子”的願望越來越迫切,大家種臍橙、養岩蜂、收岩蜜、養黑山羊……如今,村裡種的臍橙已有300多畝,岩蜜一年售出20多萬元,202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4萬元。按照規劃,202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有望達到3萬元。
美好憧憬背后,吉列子日也有擔憂。“我們基礎差,底子薄,產業還沒有成規模、成鏈條。”吉列子日說,自己這次提出的建議之一,就是聚焦涼山州的特色產品馬鈴薯,引入產業鏈下游企業進行深加工,提升馬鈴薯附加值。
親歷了鄉村巨變后,村民們發展特色產業的信心越來越堅定,吉列子日說,“阿布洛哈是全國脫貧攻堅的典型和縮影。打造‘農文旅村’的藍圖要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不會放棄,一定鼓足干勁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新阿布洛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