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孩子休息 家長焦慮

“高中雙休”為何成了家長的“煩惱”?

2025年03月04日08:03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中雙休”為何成了家長的“煩惱”?

近期,全國多地逐步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制度,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二年級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江蘇揚州、南通等地高一、二年級雙休,高三年級調整為單休﹔湖南省長沙市部分高中下發周末放假通知,其中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行周末雙休制。

  這股普通高中雙休“風潮”席卷各地,越來越多普通高中宣布周末雙休。

  上周雙休的第一個周末,有老師拍下煙火氣滿滿的視頻,感嘆終於有時間給家人做一頓美餐﹔有的學生更開心,睡到中午起床,打球放鬆的時間比之前寬裕了。

  不過,這件事遭到了部分家長的反對,“洋洋洒洒”寫下了4點理由和2點建議,投訴到了市民問政平台。

  家長質疑周末雙休是“一刀切”

  “孩子肯定是希望雙休的,從情感上我也想她能好好休息,但心裡肯定也會焦慮。”

  這樣的糾結心態,也是大部分家長的心聲。當然,也有部分家長更直接反對周末雙休。

  “為啥杭州市區的高中生就必須要雙休,而其他縣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單休,孩子在家根本沒有自我管理能力。”在市民問政平台上,有家長發出這樣的疑問。

  還有一點,也是很多家長都提到的一點,高考是全省乃至全國的競爭。杭州推行高一、高二周末雙休,但省內其他城市、全國其他城市卻沒有規定,對於杭州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不公平。

  對於家長們的反映,教育部門也做出了回應——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確禁止中小學校在雙休日、節假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補課,旨在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要求學校規范辦學、不違規補課的同時,積極指導學校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優化作業布置,確保學生在校期間高效學習,放假期間合理安排、勞逸結合,給身心充電﹔同時,支持學校不斷優化教學服務,加強家校溝通,家校攜手,為學生提升學業成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更多幫助。

  是否參加培訓成親子間的“極限拉扯”

  有老師透露,家長反對的原因之一,是覺得外面培訓更貴,希望校內組織。

  有一所高中的家長告訴記者,上周日,女兒就已經提前返校,參加學校組織的周末培訓。

  “當時傳要周末雙休,我們一直在等消息,結果等來了她的電話,是班主任讓他們自願報名周日的培訓課程。如果不參加,需要家長告知班主任。”

  家長群裡,大家都討論開了。大多數孩子都希望幫他們拒絕,有的直接說不是征求意見,還有的說誰報就誰去上,家長們卻有點動搖,“如果不報班,大家也要想想對策,家長覺得還是在學校裡更好。”

  最后有的班主任比較隨性,一個班大概報名了十來個﹔有的班主任比較強勢,幾乎全班參加。

  所謂的周末雙休,女兒也沒有享受到。“說是針對頭部的學生開出的培訓,地點不放在教室裡,這可能也是高中的一種應對之策。”

  還有另一所學校的家長說,孩子讀高二,周日下午1點多就返校了,說是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測試。“相當於提前半天回校,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休。”

  高中“升學率”是重要考核指標

  推行高中周末雙休,難度在哪?

  首先,高中階段和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因高考選拔性考試的性質,決定了高中教學任務重、課程難度大。

  其次,當前“升學率”已經成為不少中學最核心,甚至唯一的考核指標。

  廣州某中學校長告訴記者,高中雙休政策落地難,不僅由於大多數家長反對,更重要的是,學校本身背負著升學“指標”,教育主管部門有“升學率”的考核,因此主管部門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很多學校來說,‘升學率’是唯一的考核指標,其他指標形同虛設。”

  該校長比喻道,就好比大家在電影院裡看電影,隻要有一個人站起來,最后大家都要站起來看,“雖然現在有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線上學習,但教師線下的陪伴依然效果最好,因此大家會想盡辦法多在學生身上花時間。”

  在浙江,周末雙休或將加快日常上課節奏。每年1月,浙江就將進行首次高考,也就是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就要為高三1月份的首考做准備。這也意味著,浙江考生的高考,比其他地方早了5個月。

  有高二老師說,自己所教的學科,2月底會結束高中選考的全部新課,3月份正式開始一輪復習。從今年的3月到明年高三的1月,就是一個完整的一輪復習所需要的時間。

  “現在的高二下(學期),實際上是高三上(學期)的節奏,完全雙休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這位老師也提到,高一雙休阻力也不小,浙江省內高校三位一體對學生考A科目的數量做出了要求,這就要求從高一開始,務必對十門課定下盡量多拿A的目標。

  專家建議

  破除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

  在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主任遲毓凱看來,盡管有不少普通高中已經實施雙休制度,比如在廣州,華附等重點中學早已實行高中雙休制度,但仍有部分學校重視“卷成績”,將美育、體育、勞動等邊緣化,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以往周末雙休制度落實受阻,表明傳統教育觀念依然佔據主導地位。”遲毓凱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校“填鴨式”教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分數至上”的認知偏差沒有被有效消除。

  如今,普通高中雙休制度改革“風潮”吹向越來越多學校,為什麼?

  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去年9月,廣州發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近日,黃埔區明確要推動超3500名教師考取心理健康教育B証,培育一支“懂心理、會干預、能協同”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

  與此同時,高考這一“導向標”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根據今年1月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指出需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旨在構建一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與評價內容體系,特別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學科素養及思維品質的深度考查。

  遲毓凱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教育教學發展進入新階段,一線教師要果斷摒棄傳統教育中重復度高、低效的學習方式,深刻認識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利用新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取得成就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遲毓凱說,家長要轉變思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正視孩子成長需要,切勿簡單粗暴將孩子交給學校,防止把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據央視網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