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丨自貢沿灘區春耕生產全面展開

農歷二月,春意正濃,沿灘區全面啟動了春耕備耕工作。為深入貫徹2025年“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自貢市沿灘區聚焦水稻集中育秧示范推廣,全力推進春耕生產,旨在實現全年糧食穩產增收,進一步提升糧油生產能力,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沿灘力量。
早謀劃,明方向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正值春耕備耕的黃金時期,記者走進沿灘區各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紛紛投入到春耕春管的各項工作中。
“搞快點、搞快點,這塊土馬上就除完草了。”在興隆鎮光輝村,村民老唐正帶領大家搶抓時節,對200多畝地進行清溝、除草等關鍵春季田間管理。在聯絡鎮江沖村田地裡,農機師傅在田埂上忙著指揮農機手不時停下腳步查看作業進度。“小王,那邊角落裡的田還沒翻呢,你過去翻一下,抓緊點兒。”
沿灘區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提前謀劃、周密部署,確保各項准備工作落實到位。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全區已儲備優質種子400噸、化肥1.2萬噸、農藥30噸,充分滿足春耕生產需求。同時,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面對面指導農戶科學選種、合理施肥,確保春耕生產高效有序進行。
筑防線,促規范
沿灘區春耕生產的一大亮點是智慧農業的廣泛應用。全區推廣使用智能農機具和無人機技術,大幅提高了中后期打藥、 綠色防控等作業效率。
“等這批秧苗長起來,用無人機噴藥就能省不少力氣。”富全鎮蒲余村村的村民楊芳友說道。這些無人機不僅承擔著噴洒農藥的任務,還通過高精度的傳感器和數據分析,為每一塊田地量身定制了最佳種植和田間管理方案。智能農機具的應用,讓曾經繁重的春耕勞作變得輕鬆高效。
同時,沿灘區還積極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成功注冊了“富全大米”等品牌商標,顯著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這些品牌農產品不僅暢銷省內市場,還遠銷全國各地,為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細部署,重執行
今年春耕,沿灘區繼續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積極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農藥等環保技術。目前,全區已建成3個綠色農業示范基地,示范面積達2萬畝。今年計劃打造5個水稻千畝示范方,分別布局於聯絡鎮江沖村、興隆鎮光輝村、永安鎮前進村、九洪鄉白羅村、瓦市鎮新堂村。
同時,沿灘區還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已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萬畝,預計全年可節約農業用水30萬立方米。在永安鎮的大豆基地,農戶們正忙著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確保蔬菜綠色無公害。通過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沿灘區不僅提升了農產品質量,還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強服務,暖人心
為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沿灘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通過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購買農機具的農戶給予15%—40%的補貼,鼓勵農戶使用先進農業技術﹔加強農業保險宣傳,鼓勵農戶參保,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此外,沿灘區還舉辦了多場春耕技術培訓會,邀請農業專家為農戶傳授春耕生產技術要點。截至目前,全區已舉辦培訓會8場,培訓農戶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農戶的農業生產技能水平。
夯基礎,提質量
沿灘區春耕生產不僅關乎糧食安全,還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通過春耕生產,沿灘區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與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融合發展。
在仙市鎮,農戶們實現了“一田多用”,不僅種植水稻,還養殖稻田魚、稻田蝦,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戶收入。
“仙市古鎮”4個大字的標識格外顯眼,站在古鎮邊可俯瞰梯田全貌,梯田與古朴的村落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畫卷。仙市鎮大岩村黨支部書記余運平表示:“我們要讓村民們知道,耕作不僅能保口糧,還能‘種風光’,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據悉,仙市鎮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農技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做好農業技術指導,並常態化開展農資檢查,開展水利基礎設施維護、管道清淤,最大限度保障農業用水,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匯人才,聚力量
在沿灘區,一批年輕有為的“新農人”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他們年輕、有知識、懂技術,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瓦市鎮衛家村的90后創業青年曾濤是專業的養豬專業戶,他將豬糞用於藤椒和果園循環種養,不僅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還顯著提升產量。據曾濤介紹,這種循環模式可使藤椒和果園還可增產8%以上,年收入超過1500萬元。沿灘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新農人”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事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穩步伐,固根本
“春耕生產的順利開展,是沿灘打造‘天府糧倉’丘陵地區示范又一征程,標志著全區農業現代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科技賦能、綠色發展和政策扶持等多措並舉,沿灘區不僅確保了糧食安全底線不動搖,還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沿灘區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同時,沿灘區還將積極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沿灘樣板。(鐘子彥)
來源:沿灘融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