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技術平權 AI大模型如何迭代金融運行方式?

2025年03月04日14:3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沙龍直播現場。活動方供圖

沙龍直播現場。活動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3月4日電 (王凡、實習生李岢洋)國產DeepSeek大模型以開源生態掀起“技術平權”颶風,在這場生成式AI從實驗室躍進產業深水區的歷史進程中,金融機構的數字化命運正在被重新編碼。

近日,一場主題為“AI賦能金融科技:金融機構如何抓住新機遇?”的金融沙龍在清華大學舉辦,這場沙龍活動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新網銀行聯合主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作為本次沙龍主持,與新網銀行副行長李秀生,光大信托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CIC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祝世虎,百川智能副總裁鄧江,基於各自的實踐經驗與前沿洞察,系統性解析了金融機構如何通過AI大模型實現新突破。

技術平權,誰在利用DeepSeek改寫銀行競爭方程式?

如今,以DeepSeek、GPT-5、Grok 3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技術飛速發展,以其卓越的邏輯推理、多模態處理能力和高度的可定制性,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動金融行業從“數據驅動”邁向“智能驅動”新階段。

據何平介紹,開源大模型降低了應用門檻,加速了銀行、信托、資管等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借助大模型,金融機構能夠提升業務效率,在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產品設計等核心場景實現端到端智能化,能夠幫助實施更精准的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推動金融行業的智能化進程。

從業界實踐角度,李秀生指出,開源大模型有著“低成本+本地化部署”優勢,使得中小銀行也能實現智慧平權,將通用人工智能應用於整體經營活動。新網銀行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大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技術也並非金融領域的萬能鑰匙。盡管技術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技術的積累與創新需與時間相結合,必須經歷逐步沉澱與突破的過程。

從“人力替代”到“認知升維”:大模型如何創造金融價值?

據中信建投研報稱,隨著大模型能力不斷迭代,模型之間的差異在逐漸縮小,Meta、字節等巨頭開始大力布局端側AI,搶奪AI Agent入口。大模型具備人機交互、自動寫代碼和文章等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在金融行業中延伸出智能客服、智能寫代碼和智能寫文章等替代人力的應用場景。這些應用並非金融獨有,也廣泛存在於其他行業。金融行業的特性在於大模型能否切入其關鍵領域創造價值,如風險管理、合規管理、客戶管理、業務拓展等方面。

李秀生以銀行為例,詳細講述了目前行業裡大模型技術的落地應用情況。大模型技術主要在客服和營銷領域,拓展了銀行應用場景。通過學習大量歷史資料,大模型能提升客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而在營銷環節,大模型能利用自然語言溝通能力與客戶溝通,提供后續跟進線索。這些應用可以助力提升客戶體驗感和滿意度。

據鄧江介紹,大模型的本質在於其高智商和情商,使得AI能夠勝任各種專業領域的工作。大模型公司除了基礎模型研發外,還會在垂直領域培養AI的專業能力,如金融風控專家、法律專家、醫護專家等。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AI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突破人才限制、拓展新業務的可能性。

智能投顧、財富管理如何在大模型裡發生鏈式反應?

當金融領域邁入大模型時代,人工智能正從單一工具的“效率革命”轉向生態級的“應用普及”。通過大模型將“技術-場景-需求”的生態化融合,正讓曾經高門檻的金融服務浸潤至每個角落,真正實現“人人皆可被精准服務”的普惠金融。

對於智能投顧的普及化發展,不同嘉賓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李秀生認為,隨著大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投顧處理復雜信息和多模態數據的能力顯著增強。通過整合和分析海量數據,大模型能夠洞察市場趨勢,為智能投顧領域提供豐富的參考信息和輔助決策,更多的金融機構將開展應用智能投顧項目。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