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如何變樞紐“流量”為產業“留量”?

2025年03月01日08:3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變樞紐“流量”為產業“留量”?

2月24日,雙流國際機場T1航站樓煥新投用。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我國正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以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列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

  2月8日,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支持成都高質量發展,強調要“不斷提升改革開放能級”“強化門戶樞紐功能、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敞開大門,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開放如何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如何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能級層次和質量效益?正在召開的成都市兩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敞開大門

  拓展開放通道

  增強樞紐能級

  開放通道是資源要素流動的基礎支撐,直接決定著對外開放的能級層次和質量效益。

  “航線網絡是航空樞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曉東稱,成都是中國內地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具有建設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的基礎和優勢。要進一步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能級,需要從優化機場功能定位、加快航線網絡布局、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等多方面發力。

  在熊曉東看來,航空運輸仍是當今世界上最為高效的運輸方式,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能級,首先要加快航線網絡布局,增強國際連通性。國際航線應在推動歐美樞紐航點恢復拓展的同時,結合國際航空市場結構變化積極拓展全球增量市場航線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航線,加密重要樞紐航線航班頻次,推動成都成為亞歐之間重要的航空中轉樞紐。

  聚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奮斗目標:新開通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5條以上,加快打造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著力加快推動馬德裡、雅典等國際客運航線開行,穩步拓展馬德裡等國際貨運航線,進一步織密至歐洲、東亞、東南亞等重點區域航線網絡,同時也重點實施“陸上絲路”開放通道提質行動,建強波蘭羅茲、馬拉等境外樞紐節點。其中,成都直飛馬德裡國際航線將於4月27日啟航。

  雙向奔赴

  樞紐經濟聯動效應

  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樞紐“流量”起勢了,如何轉變成為產業發展的“留量”優勢?

  “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起了‘三個高地’,一是營商環境的高地,二是產業聚集的高地,三是發展機遇的高地。”成都市政協委員,玉湖冷鏈副總裁、成都公司董事長王駿說,在投資建設玉湖冷鏈(成都)交易中心項目過程中,就深刻感受到了成都高效、務實、惠企的良好營商環境。隨著樞紐經濟“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不斷擴大,產業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依托樞紐的通達力、運籌力、輻射力,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增強,產業向著國際物流樞紐城市聚集,推動形成更多的發展機遇。

  擴大對外開放,不僅帶動開放產業聚集發展,還促進了區域協同發展。

  一列鋼鐵“巨龍”從成都東駛出,一路風馳電掣奔向香港西九龍,緊密串聯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到2024年7月1日,蓉港高鐵正好開行一周年,一年來累計運輸旅客150萬人次。

  成都市政協常委、香港新鴻泰董事、成都鼎盛川聯董事長李娟經常往返蓉港兩地,深刻體會到這條黃金通道的紐帶意義,“往來更加便利,交流也更加密切,兩地之間互訪客量增多,吸引了更多香港人來蓉投資創業,成都人到香港交流學習。”在李娟看來,蓉港聯動以雙向奔赴“起筆”、互鑒互補“運筆”,共同繪就互聯互通、區域聯動、繁榮與共的發展新藍圖。“在科研創新、產業協同、人才交流、國際服務等領域,蓉港攜手能夠拓展出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贏機會。”李娟稱。

  海納百川

  優化環境

  拓展出海合作空間

  擴大開放對接全球市場,企業的合作伙伴更多了,產品的市場空間更廣了。

  “受益於擴大對外開放中開放通道連接海外市場、口岸環境賦能國際競爭力,都江堰的獼猴桃從傳統的國內市場逐步走向了東南亞市場,又拓展到中東、歐美市場。”成都市人大代表、都江堰市彬彬愛尚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雷彬稱,今年年初其自營獼猴桃首次實現出口越南,緊接著2月份又成功出口至阿聯酋,預計今年的出口量將超過3000噸。

  據雷彬介紹,生鮮水果出口對國際運輸時效要求很高,而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豐富的通道網絡高效連接海外市場,加上口岸通關便利化服務,既為企業拓寬了國際市場空間,也為產品出口贏得更多競爭優勢,持續提振了擴大出口的信心,如今專業合作社的出口業務已從單一貿易轉向多元深度合作。

  圍繞讓本地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把境外高品質企業“引進來”,成都加快建立“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服務站,搭建起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經貿合作的橋梁,推動國內國外資源要素雙向配置。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建至少10個“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服務站。

  據市供應鏈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王智超介紹,截至目前,已建成25個“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服務站,今年將持續加大服務站的建設力度,力爭新建10個服務站,更好地服務企業出海發展、“蓉品出海”拓展市場,到2027年底將打造100個服務站。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富 吳茜

  雙流融媒體中心供圖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