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醫科大學“80后”博導肖佔剛:希望將細胞產業打造成瀘州名片

肖佔剛很忙。2月28日上午,他在西南醫科大學給研究生指導完論文,又馬上趕到四川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市場資本。“午飯后,還要到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轉一圈。”他說。
三個地方,均是他的“戰場”。“80后”博士肖佔剛是西南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四川細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還是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負責人。
博士、博士后和后來的工作,肖佔剛都主要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組蛋白表觀調控及靶向microRNA、lncRNA、腫瘤免疫checkpoints抗癌藥物研發。2016年,西南醫科大學通過團隊引進的方式引進肖佔剛及其團隊。
如今回首,肖佔剛直言,這是他人生中很關鍵且正確的選擇。
“其實,當時東部沿海地區也有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給出很不錯的待遇。”他說,而瀘州有著不錯的政策和平台機遇。
肖佔剛團隊來到學校后,除了學校的科研平台可進行基礎實驗研究。兩年后,學校還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了一所專門從事轉化醫學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機構——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基於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大數據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前沿技術,致力於腫瘤個性化免疫診療項目的研發。“研究院建成后,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自貿區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這與我們的研究和未來布局都是高度契合的。”肖佔剛說。
走進瀘州市龍馬潭區的川南細胞產業中心項目(四川細胞科技有限公司)現場,記者看到,一排排嶄新的細胞實驗室已投入使用。實驗室內,科研人員身穿防護服,正開展細胞活性觀察、細胞記數等相關工作。
四川細胞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西南醫科大學、龍馬潭區國資公司、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等有關機構合作的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主要承擔細胞領域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任務,解決實驗室和研究院科研成果難以落地轉化的問題,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裡”。
“我們的項目核心使命在於推動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與落地,是一家聚焦細胞治療與細胞藥物技術研發、集細胞產業上中下游產品開發應用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肖佔剛告訴記者,在細胞產業上游,建立了細胞質量檢測等平台﹔中游環節,致力於各類試劑盒的研發,以支持廣泛的科研和臨床需求﹔而在產業鏈下游,主要專注於抗衰老和細胞治療相關產品的創新研發。
在肖佔剛看來,與傳統的細胞科技公司不同,四川細胞科技有限公司不僅要解決“從1到N”的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也要承擔科研項目,開展“從0到1”的基礎研究。
“希望帶領團隊把細胞產業打造成瀘州名片。”肖佔剛說,下一步,將以川南細胞產業中心為載體,充分發揮資源集聚效應,形成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匯聚和共享體系,為區域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術支撐,加快推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