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旅游>>樂游四川

去成博看中國皮影戲中的“封神”故事

2025年02月28日10:27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去成博看中國皮影戲中的“封神”故事

梳著一頭齊劉海,頂著兩隻很大的“熊貓眼”,手插褲兜晃悠走路,不時咧嘴邪魅一笑……如今,提起哪吒,或許不少人心中浮現的,是大熱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那位說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形象。

走進成都博物館的“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展廳,在這個由皮影構成的萬千世界中,能看到哪吒更原始的樣貌:有的身穿紅肚兜、踩著標志性的風火輪,有的手戴乾坤圈,更有甚者長著六臂,威風凜凜……

“哪吒形象,在中國皮影戲中被廣泛運用,在不同地區的皮影戲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就在電影引發的“哪吒熱”不斷升溫之時,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成都博物館,尋覓隱藏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哪吒形象。在成都博物館皮影木偶部負責人李一亮的講述中,能看到哪吒形象在皮影戲中的運用和演變。

不同地區皮影戲中 哪吒形象各不相同

中國皮影戲,一種具有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的民間戲劇形式,凝聚著我國傳統造型與表演藝術的精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在成都博物館中,登記在冊的皮影藏品有187000多件,讓其成為了全世界收藏皮影數量最多、品類最全,也是質量最好的博物館。

而在浩如煙海的皮影藏品中,自然少不了哪吒的形象。李一亮介紹,如今館藏的多件哪吒形象皮影藏品,大多來自清代和近現代,正在展館內展出的兩件,分別來自河南和江西。“在皮影戲裡面有個傳統劇目,叫《封神榜》或者《封神演義》,在中國不同地區的皮影戲中都會呈現,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的哪吒形象。”

“中國皮影木偶展”展廳內,來自江西的一件哪吒形象皮影,其手臂像蓮藕一樣被分為三節,更有趣的是,其腳踏的風火輪上刻有“風”火”兩字。而來自河南信陽的一件哪吒皮影則由牛皮制成,高50厘米左右,紅唇柳眉,鳳眼微挑,梳著柔順的垂髫發型,其服飾也以紅花綠葉的配色為主,雲肩採用蓮花花瓣形,身著小孩的紅肚兜,腳下則踩著標志性的風火輪。“這兩件哪吒皮影,他們的形象區別就很大。”李一亮說,此外,李一亮還提到一件來自雲南騰沖的哪吒皮影,他有著六條胳膊。“刻畫更加大膽,六條胳膊的哪吒皮影形象目前就隻在雲南騰沖發現過。”

其實,在不同地區的皮影劇目中,哪吒多次出現,他們均是孩童或少年形象,且身上大多有蓮花元素。傳說中的哪吒重塑身軀時以蓮花為體,因此歷代塑造的哪吒形象也大多將蓮花蓮葉作為其服飾標志。

在李一亮看來,這些哪吒形象大多取材於文學作品,也受到美術作品如年畫的影響。“大家在皮影裡看到的哪吒形象,年代遠早於影視作品所呈現的。可影視作品在設計哪吒形象的時候,雖然沒有借鑒皮影中的哪吒形象,但他們異曲同工,都形成了這種腳踩風火輪、腰纏蓮花裙的形象。”

龍宮戲是一個大分支 皮影戲中龍的形象豐富多彩

在皮影展廳找尋哪吒的過程中,也許不經意間,目光就會與多位龍王相遇。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飆升,不僅哪吒、敖丙人氣爆棚,甚至連影片中的配角——四海龍王們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關注。在中國傳說裡有“四海龍王”之說,又因東方為尊,因此東海龍王敖廣便作為四海之首,統領水族。展廳中,不僅有龍首人身的龍王形象皮影,更有多件生動的龍造型皮影亮相,彰顯了龍在中國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中的重要地位。

“傳統皮影戲裡面,龍宮戲也是一個很大的分支,在經典劇目《封神榜》《西游記》,以及《白蛇傳》中都有呈現,所以皮影中有很多龍的形象,與它們一同出現的,還有‘蝦兵蟹將’的皮影。”

在展廳顯眼位置,就有一件來自成都的龍首人身皮影,身穿龍袍,腳穿官靴,顯示著龍的威嚴。“這就是皮影裡面經常用到的龍王形象。倘若把龍頭去掉,換上一個人的頭茬,就可以代表帝王或王爺的形象。”李一亮談到,成都皮影人物的頭和身子都是可以分開的,表演時可根據人物特點和劇情進行靈活組合。

同時,在這件龍首人身皮影上能看到成都皮影的特點:美觀華麗、雕工精致,用色彩的濃淡來表現立體感。“成都皮影戲的唱腔,也是川劇的唱腔,分為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所以成都皮影也是我們中國皮影非常杰出的代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