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朱永繁:稅惠賦能建筑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當下,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已融入千行百業,堅持向“新”而行,加速“智改數轉”步伐,已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必修課”。
建筑業是四川省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永繁看來,建筑業正面臨勞動力人口下降的挑戰,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擁抱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他曾圍繞“搶抓建筑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新技術、新要素、新動能打造產業新優勢,推動四川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轉變”提出“深化科技協同創新”“堅持綠色發展”“聚焦建圈強鏈”三點建議。
一年來,中國五冶集團也有力踐行了這一理念和目標。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中國五冶集團打造的全自動無人化鋼結構智能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條集中了自動組立、自動輸送、激光自動跟蹤等多項先進技術的智慧化生產線,可實現從鋼板上線到成品的自動化生產。
“接下來,公司還將上新國內首條全智能鋼結構部件生產線,引入機器人自動化裝配系統,全面達產后年產能預計突破16萬噸。”中國五冶集團(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鋼結構智造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在綠色賽道上,其科技中心大樓近日獲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零碳建筑”認証,大樓搭載自主研發的建筑智慧低碳運維系統,通過AI算法實時優化能耗,物聯網設備動態追蹤碳排放,實現樓宇“呼吸可控”。
從“建造”到“智造”,從“減碳”到“零碳”,中國五冶集團獲得的這一系列創新成果,離不開背后持續的研發投入。
為緩解企業研發資金壓力,錦江稅務創新制作《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后續管理分戶“體檢卡”》,主動送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要點及操作流程,解答中國五冶集團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中的難點疑點問題,輔助其形成規范化、制度化、長期化的研發費用內部管理機制。近兩年中國五冶集團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4800余萬元。
“科技創新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第一推動力。稅惠紅利與技術創新形成良性循環,讓我們在打造建筑全產業鏈頂級服務商的路上底氣更足。”朱永繁表示。
2024年,成都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金額達549.2億元,其中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轉讓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金額為162.4億元。成都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不斷提高稅費優惠政策宣傳輔導的針對性、精准性和及時性,確保經營主體對於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應享盡享”“應享快享”。(趙文文、太舢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