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高鐵天府站:68根柱撐起超1.8萬噸鋼 2026年建成

天府站作為成都又一座大型高鐵車站,其建設進度備受關注。近日,記者走進天府站施工現場探訪,車站屋頂鋼架結構已基本完工,部分區域即將開始金屬屋面施工。據中鐵建設集團天府站項目經理王超介紹,目前天府站施工已轉入二次結構、機電安裝等工作中,預計今年年底外立面全面呈現,整個車站將於2026年建成。
“我們從2月11日開始陸續復工,目前已經全面復工,正在搶抓工期,為一季度‘開門紅’沖刺。”王超說,由於2024年年底已基本完成了屋頂鋼結構施工,目前即將開始金屬屋面施工,同步正在推進內部二次結構,以及機電安裝等工作。
記者看到,在屋頂鋼架間已經撐起了許多網兜。王超介紹道,由於整個候車大廳的高度超過了30米,最高處超過了40米,為了保証施工人員安全,網兜已全面撐起,為下一步膜結構施工做好了准備。
據了解,整個大廳共有68根立柱,共同撐起了超1.8萬噸鋼材構成的鋼架結構。之后隨著金屬屋面的建成,這一重量將進一步增加,下寬上窄的立柱能否承重?“完全沒問題,鋼結構已經做了輕量化設計,立柱也是經過論証后,在兼顧實用與設計美感的前提下確定的,完全不用擔心。”王超說。
從現場可以看出,整個車站的南北兩側幾乎完全對稱。南側圓形的鋼架結構正在拼裝,北側已經拼裝完成的圓球,倒映在水中,仿佛一個直視前方的眼睛。
“其實它的設計就是一個眼睛。”王超告訴記者,位於南北兩側進站口的圓形球狀設計,被稱為“鳳凰之眼”。
天府站以“筑巢引鳳”為設計理念,形態上採用了大量的曲線元素,造型設計現代新穎、優雅連續:鳥瞰效果如振翅欲飛的鳳凰棲停於站場之上﹔立面以橫向的鋁合金線條凸顯建筑的舒展感,端部的綜合換乘大廳——鳳凰之眼和腰部的光谷雨棚成為了各自立面的視覺中心。
據王超介紹,“鳳凰之眼”長軸為102米,寬34米,高33.5米,由1221根彎扭型鋼構件組成。表面由2515塊多達600種規格尺寸的幕牆玻璃覆蓋,為國內目前單跨最大跨度橢球形網殼透明封閉結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