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口岸“進口空側內轉”常態化運行
進口三文魚從“蓉”中轉提速5小時

2月23日,一架國際貨運飛機降落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機上載有來自法羅群島的322件、8080公斤進口三文魚。這批進口三文魚通過“進口空側內轉”模式,當天就從成都中轉至上海。這是今年雙流國際機場首票整板集裝器採用“空側內轉”方式順利通關放行的進口三文魚,中轉物流時間因此減少了大約5個小時。這也標志著成都雙流航空口岸的“進口空側內轉”業務常態化運行。
“從航班落地到通關放行,僅花了不到2個小時,然后從國際貨站空側放行轉運至國內貨站僅用了大約30分鐘。”這批三文魚的進口商四川孚卓瑞興公司相關負責人馬骙稱,與以往模式相比,採用“空側內轉”模式的中轉物流時間減少了大約5個小時,中轉時效更高,使得擺上上海餐桌的三文魚更加鮮美。
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打造三文魚、榴蓮等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而成都航空口岸“進口空側內轉”業務常態化運行,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輻射力,進口貨物中轉至國內其他城市的效率更高,尤其是進境指定監管場所的鮮活易腐貨物中轉時效提升,將降低經營商的貨損率和倉儲物流成本,也彰顯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
據了解,在了解到生鮮企業對進一步壓縮進口貨物中轉時間的需求后,海關與機場相關部門溝通並多次實地調研,於去年9月在成都雙流航空口岸率先開展了“進口空側內轉”優化監管微創新改革試點,大幅地提升了進口貨物國際國內貨站間中轉效率。
在“進口空側內轉”優化監管模式下,進口國際空運貨物經海關放行后,可直接通過空側海關RFID智能感應卡口,在貨站空側區域內實現“國際直轉國內”。而在以往模式下,進口清關貨物需在貨站國際庫和國內庫“一出一入”分別處置一次,重新提離貨站后,通過卡車轉運並交安檢后復入庫操作,並且涉及兩次收費。
“採用‘進口空側內轉’優化監管模式,一方面節約了航空轉運操作時間,也相應地為企業增加了選擇后續航班轉運機會,另一方面,企業每公斤中轉貨物可節約貨物轉運處置費約0.5元。”成都雙流機場海關副關長劉良說。(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