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音樂助攻“哪吒”放異彩(文化之眼·從《哪吒2》談開去④)

沈 冰
2025年02月21日09: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哪吒2》的配樂將中外音樂風格巧妙融合,既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不乏國際化的多元表達,展現了民族精神與創新能力。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達123.74億元,目前位居全球電影票房第9位。在創造票房奇跡的過程中,音樂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哪吒2》增添了更多藝術感染力。《哪吒2》的配樂將中外音樂風格巧妙融合,既飽含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又不乏國際化的多元表達,展現了民族精神與創新能力。

  影片的原創配樂由朱芸編、楊芮和阿鯤3位音樂人操刀,他們與導演餃子緊密合作,深挖角色性格與敘事結構,使音樂與電影絲絲相扣。朱芸編自幼學習二胡,並在英國深造現代音樂制作,跨文化的背景使他在創作中能夠游刃有余地將中西方音樂元素結合在一起。影片中,傳統樂器如嗩吶、二胡、笛子和古箏等的運用,賦予音樂濃郁的中華韻味,這些東方樂器獨特的聲音,在管弦樂隊襯托下,形成影片特有的音樂風格與文化張力。

  中國戲曲、曲藝元素的巧妙運用也是影片配樂的一大亮點。鑼鼓、嗩吶以及戲曲唱腔和念白持續融入影片,哪吒的形象設計、動作、表情等都與京劇武生的唱念做打有許多相似之處。影片開篇採用京劇風格的配樂和天津曲藝的元素,將陳塘關的市井氣息和喜劇效果拉滿,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文化基調,而太乙真人的方言化幽默台詞與輕盈的民樂更是絕配。

  影片配樂的另一大特色是民族音樂與重金屬搖滾樂的結合。哪吒與敖丙“火與冰”完成合體並與惡勢力決斗的場景中,酷炫的電吉他和弦詮釋了兩位年輕人的叛逆與正義感,而龍王之間的打斗配樂則借鑒了類似外國大片《碟中諜》中的經典元素,通過短小旋律或和聲在不同音高上重復出現的手法,使打斗場面更顯緊張激烈,引人入勝。

  此外,影片配樂還巧妙地融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元素。在寶蓮盛開片段中,中國貴州侗族女聲合唱的侗族大歌為影片增添了東方神韻﹔在天元鼎下沉時,中國蒙古族音樂人的呼麥演唱營造了神秘感和壓迫感,增強了影像的表現力﹔土撥鼠熬藥片段則融入近似於非洲民族音樂的節奏韻律,鼓點與三弦的配合豐富了影片的音樂層次﹔在東海龍王敖光變人形和哪吒、敖丙與東海群妖合力破鼎等宏大場面的刻畫中,中國傳統民樂與西方交響樂團的結合,營造出宏大聲場。

  《哪吒2》的音樂創作並未完全復制以往中外動畫電影配樂的成功模版,而是發掘了中國動畫電影配樂的獨特路徑。例如美國迪士尼的配樂往往遵循標准化的敘事結構﹔日本宮崎駿動畫裡久石讓的配樂更注重個性化的表達,通常以簡約的旋律、細膩的和聲變化為特色。《哪吒2》的配樂在西方古典音樂創作的主體理論框架內,積極融入中國本土音樂元素,既體現民族特色與家國情懷,又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口味。

  電影配樂在提升電影藝術價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哪吒2》的原聲配樂、主題曲和角色曲等在各大音樂平台的熱播,証明了優質電影配樂的市場價值。影片主題曲《就是哪吒》目前在QQ音樂新歌榜名列前茅,全站排名前十,其廣泛傳播為影片帶來更多關注,進一步提升了影片的市場競爭力。《哪吒2》的音樂制作團隊採用國際化制作流程,組建了包括傳統樂器演奏家、交響樂團和電子音樂制作人在內的多元化團隊。這種跨界合作為中國動畫的音樂制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