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消費升溫催生新職業

近年來,我國寵物經濟快速發展,寵物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數量突破1.2億隻。其中,犬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557億元,同比增長4.6%﹔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445億元,同比增長10.7%。
規模不斷增長的寵物市場,催生了一批聚焦寵物生老病死的新職業,如用針灸給寵物調理的中獸醫、幫年輕人養寵“減負”的寵托師。而這些新職業又反向推動著與健康和陪伴相關產業進化,加速寵物經濟發展。
中獸醫:寵物也需“望聞問切”
將寵物犬固定在長凳上,中獸醫王鑫手捻銀針,找准穴位后扎進寵物犬的身體,隻見隨著銀針在寵物犬后背有規律地震動,寵物犬安靜下來。
這是2月18日,成都一家專門為寵物開設的中醫館內的一幕。中醫館大廳內,針灸針、電子針療儀、艾灸儀、藥浴包、中藥材等一應俱全,乍一看和傳統中醫館區別不大。“這寵物犬患有神經炎,需要針灸配合中藥調理,目前來看恢復情況不錯。”王鑫說。
望聞問切、針灸艾灸、推拿理療……近年來,隨著寵物經濟升溫,寵物中醫熱潮再起,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現寵物中醫院。中獸醫這個職業,吸引不少人的關注。
“中獸醫並非新型職業。”王鑫說,中獸醫自古有之,中醫療法也是畜牧業常見的診療方式之一,只是因為寵物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在寵物醫療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讓中獸醫這個職業再次從幕后走到台前。
寵物的中醫療法有何特殊之處?王鑫介紹,小動物也要經歷“望聞問切”這套流程,對不同的寵物,會根據具體病症“一寵一方”。“中醫診療更多是從寵物本身的體質方面入手,通過針灸、理療、藥浴等治療疾病。由於動物的恢復能力比人體更強,耐藥性也相對較低,所以療效較為顯著。”
該中醫館創始人伍迎九介紹,成都的寵物醫療需求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寵物醫院數量位列全國前三。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開辦的中獸醫專業,為寵物中醫輸送了人才。
寵托師:為年輕人養寵“減負”
按時到寵主家門口,消毒進門、給寵物喂食喂水、帶去附近或指定地點遛遛、帶寵物回家……全程一人持手機拍攝記錄,一人負責具體服務工作——這就是寵托師阿倩的工作日常。
對養寵家庭,特別是年輕寵主來說,寵托師這份職業的出現,無疑成了養寵“減負”的一劑良藥。阿倩入行時,對這份職業的前景充滿期待,但實際情況卻沒有想象中樂觀。“一開始隻能接附近的單,大家互相不認識也不放心,訂單量不高,收入根本無法保証。”阿倩說,從最開始的兼職到后來轉做全職,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我們發現做這方面內容的自媒體還不多,便打算一邊做寵托師,一邊把工作過程記錄下來做自媒體,沒想到得到了這麼多關注。”
在阿倩看來,寵托師工作門檻並不高,隻需最基礎的養寵經驗,更重要的是個人綜合素質以及對待寵物的態度和情感。“我們服務的每一隻寵物都是別人家庭的成員,要用對待朋友的態度來對待它們。”在阿倩發布的視頻中,她是負責和寵物互動的主人公,閨蜜負責拍攝記錄,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展現了和寵物之間從陌生到熟絡的全過程,受到了眾多網友的喜愛,也讓更多人知曉了寵托師這個職業。一段時間后,阿倩的自媒體賬號粉絲數突破了百萬。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准入門檻較低,寵托師行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上門人員多為兼職,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和職業標准﹔喂養過程中,寵物產生應激反應,導致上門服務人員受傷,安全該如何保障等。“相信隨著行業規模擴大,一些標准會逐漸形成,包括安全和保險等方面,也會對從業人員有更多要求。”阿倩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