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深地”領域獲重大突破

入地10910米!

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完鑽

2025年02月21日07:4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入地10910米!

2月20日,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現場工作人員慶祝勝利完鑽。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20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冰雪初融、寒意未盡。矗立在茫茫沙海中、約20層樓高的鑽井井架不再轟鳴,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前方指揮部電子屏幕上的數字停止在10910.00。這意味著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勝利完鑽,繼深空“神舟上天”、深海“蛟龍入海”之后,我國又在深地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鑽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垂直深度井。

  向地球深處進軍!中國石油集團2月20日宣布,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鑽,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首次發布萬米以下取得的岩芯標本,實現“深地”領域的重大突破。深地塔科1井,成為我國向地球深部進軍的標志性工程。

  入地萬米何其難?

  深地塔科1井井長王春生說,鑽入地下萬米,鑽頭自上而下穿透12套地層,攻克超高溫、超高壓、地層不穩定等難題,鑽至萬米后,地層溫度超過210攝氏度,鑽井設備要承受145兆帕超高壓。“從地表鑽到萬米,用時270多天,而從萬米到最后的900多米,耗時300多天。耗時陡增背后,鑽探的難度指數級增長。”

  “超萬米后鑽井控制難度極大,就像一輛大卡車在兩條細鋼絲繩上行駛。”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聲說,深地塔科1井不僅推動我國特深層鑽完井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還奠定我國在萬米深地油氣工程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在我國鑽探工程史上有裡程碑意義。

  如何打出“中國深度”?

  近年來,我國不斷向地球深部進軍,多次刷新深地開發紀錄,為實施萬米深井工程提供了充分的基礎條件、技術儲備、經驗積累,也為繼續刷新“中國深度”奠定基礎。

  直面世界級地質和工程技術難題,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西部鑽探、寶石機械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推進我國深地產業鏈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得到極大提升。

  “我們用了50多隻鑽頭和1130多根首尾相連的鑽杆,最終與5億多年前的地層相遇。”王春生表示,萬米深井的成功鑽探,標志著我國特深井關鍵核心裝備和技術,通過了萬米地下極端惡劣工況環境的檢驗,為我國向地球深部進軍提供了堅實的裝備保障。

  鑽地萬米有多重要?

  萬米深地,是國際公認的解決生命起源、地球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前沿領域。上世紀60年代,國外展開對地球深部的探索,終因技術等問題以失敗告終。90年代,全球垂深最深井歷時23年鑽至12262米。270多天!中國此次萬米鑽探,是全球陸上鑽井突破萬米速度“最快”。

  作為入地的重要手段之一,超深鑽井被稱為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中國石油科研人員根據萬米深地的岩芯、岩屑、測錄井等地質樣品和數據,繪制了亞洲第一份萬米地質剖面圖,填補了世界在萬米以深領域的地質理論空白。萬米深地科探,突破我國深地領域裝備和技術“深度極限”,為萬米以深有何“寶藏”提供了更多答案。 新華社記者 戴小河 顧煜(據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

  掘地一萬米鑽探難度

  上天難,入地更難。地下萬米深處,超210攝氏度的高溫足以讓食用油沸騰,145兆帕超高壓遠超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壓力,井下最重達665噸的鑽井工具相當於鑽機要吊起超100頭成年非洲象的重量……

  ●深地塔科1井

  從地表鑽到5500米,用時50多天井深過半

  從5500米直至突破萬米大關,用時220多天

  從10000米到10910米的“最后一公裡”,鑽探卻耗時300多天

  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抗220℃超高溫鑽井液、抗高溫螺杆、針對地下各種地層的國產金剛石鑽頭……一大批國內頂尖技術設備“出戰”,支撐著深地塔科1井破岩深入。

  掘地一萬米工程成就

  深地塔科1井鑽取了亞洲首份萬米以深的岩芯,並在萬米以下証實了有油氣顯示。

  深地塔科1井先后創下五項工程紀錄

  ●全球尾管固井“最深” ●全球電纜成像測井“最深”●全球陸上鑽井突破萬米“最快” ●亞洲直井鑽探“最深”●亞洲陸上取芯“最深”

  掘地一萬米“加油爭氣”

  深地塔科1井實現全球陸上萬米以下油氣發現零突破,填補了萬米地質理論認識空白,為探索深地油氣戰略發現提供了依據。

  671億噸

  隨著當前我國中淺層油氣勘探開發步入后期,深層、超深層資源已成為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選擇。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量達671億噸,超過總量三分之一,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據新華社)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