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首月信貸結構有何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同比多增2100億元。
“相較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今年1月新增貸款還略高一些,為年初經濟平穩開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開年以來,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體現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
開年即“開跑”,不少項目年初就開工建設。為滿足年初集中的資金需求,金融機構早謀劃、早部署、早發力。“在年初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的支持下,重大項目建設爭取盡早啟動的勁頭很足,帶動基礎設施貸款較快增長。”一家國有大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新增貸款結構有何變化?企業和居民的貸款增長各有特點。
1月份,我國住戶貸款增加4438億元,這主要得益於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長。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1月份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447億元,同比多增1519億元,折射出居民住房貸款需求企穩回升。
年初,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作用下,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交易持續回暖,房地產市場呈現積極變化。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月1日至27日,全國30城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20城二手商品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長19%。
“今年1月,我行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發放筆數均同比增長超30%。”一家農商行相關人士說。
與此同時,企業貸款特別是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較多,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
數據顯示,1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78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3.46萬億元,佔比超七成。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開年以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形成,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融資需求不斷上升。另外,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1.4%,均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金融機構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發力,金融“活水”更精准、更靈活,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如何進一步激發有效信貸需求?融資成本是企業和居民關注的重點之一。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1月新發放企業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4%,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80個基點。
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公開強調,將進一步強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導,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傳導機制,提升銀行自主理性定價能力,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
春節假期,居民旅游出行需求較旺,春節檔票房收入明顯增長,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火熱開展……在業內人士看來,持續釋放的居民消費潛力,將進一步激發有效消費信貸需求。
激發企業和居民信貸需求,需要金融機構多方發力,更要政策持續保駕護航。
專家認為,去年實施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仍在顯現,“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延續對實體經濟較強的支持力度,將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揮積極作用。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吳雨、任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