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這條旅游公路串起鄉村新“途”景

人民網 彭茜
2025年02月15日08:5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水潦彝族鄉雞鳴三省大橋上,來自成都的游客徐先生一家正在合影﹔四川岸徐燕的小吃攤前,幾位來自雲南的客人,正吃著香噴噴的土豆花……

中午時分,參觀完雞鳴三省大橋、岔河大堰的游客,沿著赤水河旅游公路來到石廂子彝族鄉海崖彝寨。范和銀的農家樂開始忙碌起來。

沿赤水河旅游公路一路向東,道路兩邊隨處可見金黃的柑橘挂滿枝頭。緊鄰廈蓉高速白土嶺互通的赤水河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內,許評正在將10余箱寄往廣東、北京的椪柑、甜橙、臘肉香腸搬上快遞車。

赤水河旅游公路敘永段,也被稱為赤水路,起於敘永縣赤水鎮街口,止於水潦彝族鄉東皇廟,全長38.72公裡。自2014年建成通車以來,這條公路不僅帶火了雞鳴三省大峽谷、石廂子紅軍長征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還改變了沿線群眾的生活及出行方式,盤活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鳳凰李、甜橙、椪柑等水果產業,串起了赤水河流域鄉村振興的希望。

遠眺敘永雞鳴三省大橋。蘇忠國攝

遠眺敘永雞鳴三省大橋。蘇忠國攝

新景點

看一橋飛架,游紅色景區

“豆花飯、炸洋芋、小籠包……”上午,雞鳴三省大橋四川岸,一間小賣部裡不時傳出一陣陣叫賣聲。攤位前,幾位來自雲南的游客吃著熱氣騰騰的炸洋芋,分享著這趟旅程的感受。雞鳴三省大橋通車后,小賣部老板徐燕發現這是個難得的商機,便把原本開在水潦場上的小賣部搬到了橋頭,並在這裡擺起了小吃攤。近年來,隨著參觀的游客增多,徐燕的小吃生意也紅火起來。

赤水河環線旅游公路敘永段的終點,是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大峽谷,周邊都是刀削斧劈的懸崖峭壁,四川敘永、雲南鎮雄、貴州畢節三地在這裡隔空相望。千百年來,村民們瞧著僅有咫尺之遙的對岸,卻隻能跋山涉水而過。

2020年1月,雞鳴三省大橋建成通車,川滇兩岸通行路程呈幾何級數量縮短,開車過橋僅1分鐘到達對岸,步行距離僅300米,兩岸居民出行安全隱患徹底消除。大橋在方便兩地居民出行的同時,也成了當地新晉的一處網紅打卡點。

站在橋頭,可以俯瞰赤水河從山谷中奔流直下,也能遠眺三省不同的地貌風光。置身於這個神奇的地理奇觀中,給人最難忘的印象就是“震撼”。雨過天晴時,峽谷之間可見霧溢長河、山纏霧帶、峽谷漲水、斜陽穿峽、跨省彩虹等獨特奇觀。距離雞鳴三省大橋不遠處,是一條由當地村民歷時近十年、靠人工在懸崖峭壁上鑿出的長達850米的引水工程——岔河大堰。從遠處看,懸崖上的大堰宛若蛟龍盤旋,格外壯觀。

赤水路沿線,“雞鳴三省 紅色石廂”路標隨處可見。跟著路標指引,驅車20多公裡便來到石廂子彝族鄉“雞鳴三省”會議舊址,這裡也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敘永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陳列館,可傾聽紅軍長征在這裡留下的感人故事,參觀紅軍住過的房屋、用過的物品及留下的標語和口號,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新產業

建傳統新村,品彝家美食

“雞鳴三省”會議舊址參觀行程結束,已近中午時分。找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飯館,嘗嘗當地美食,是此時游客們內心最迫切的想法。

水潦彝族鄉海涯村,是一個充滿彝族風情的傳統村落。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到彝族同胞的熱情好客,體驗獨特的彝族民俗文化,還能品嘗到村民們自釀的米酒,體驗打糍粑的快樂,吃到當地傳統的坨子肉、彝家酸菜雞等彝鄉美食。

中午,徐先生一行驅車進入海涯彝寨。隻見村民范和銀的家裡已是賓朋滿座,熱鬧非凡。到雞鳴三省大橋、石廂子體驗紅色之旅的游客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這裡。

范和銀說,自從政府把海涯彝寨打造成為一個民俗文化旅游村落后,他便開始經營這家彝族特色的飯館。這幾年,來寨子裡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附近很多村民都開起了民宿和飯館,吃上了“旅游飯”,過上了新生活。

“今天接待了100多位客人,為了讓大家都記住這個地方,我還專門請來了寨子裡從事民俗表演的藝人,表演彝家舞蹈、唱彝歌、敬米酒。”范和銀說。

赤水路上海崖彝寨紅色氛圍營造。鄭雲霞攝

赤水路上,海崖彝寨紅色氛圍濃厚。鄭雲霞攝

不隻海崖彝寨,經過堰塘村時,這個典型的彝族聚居點也很是熱鬧。彝廂苑飯店裡,60多名游客正在這裡用餐。店主劉利群說,上午接待了7桌客人,明天還有6桌,旅游公路就在店門口,進店消費的大多是過路游客。

“赤水路經堰塘村9.6公裡,沿途就有4家飯店和民宿。”石廂子彝族鄉堰塘村第一書記薛元超介紹,除了餐飲,村裡還有甜橙、鳳凰李等特色產業。如今的堰塘村,已成為美麗的彝寨新村,村民們嘗到了農業產業、旅游扶貧等項目帶來的甜頭,腰包鼓起來了,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堅定從容。

新農村

興富民產業,建美麗新村

午飯后,從海崖彝寨出發,沿赤水路一路向東10多公裡,便進入了赤水鎮境內。

“老板,給我來10斤椪柑,再來一包臘肉。”廈蓉高速赤水河收費站出口,赤水河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內,許評給顧客稱好椪柑后,又迅速將5箱寄往北京的甜橙搬上快遞車。另一邊,店員將甜橙封箱、臘肉打包,放進過路游客的后備箱裡。

“今天已經發走40多箱甜橙和椪柑了,明天還有成都、上海等地的訂單要發。”許評是赤水河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的一戶商家,他曾經一天最多賣了3萬斤柑橘。

8年前,許評還在外地打工,后來過年回家發現沿赤水河而建的赤水河旅游公路建成了。交通方便了,許評就留在家鄉創業,流轉土地種起了水果。2018年,廈蓉高速赤水河收費站外修起農產品交易中心,他果斷租了2間門面,開始做起以赤水河水果為主的特產生意。

赤水鎮斜口村村民在柑橘園裡採摘。曾剛攝

赤水鎮斜口村村民在柑橘園裡採摘果子。曾剛攝

赤水河畔的雙山村水果園區也依然熱鬧,一條2公裡長的水泥路正在升級改造。“村裡也能通柏油路,這一切得益於國家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看到家門口的道路不斷拓寬升級,雙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敏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發展的助力。

“赤水路建成后,沿線農村公路也在不斷延伸,特色水果銷售和旅游發展實現暢通無阻。”敘永縣公路養護管理段副段長馬騰介紹,目前赤水路已經納入省道S317規劃,后期將爭取對這一路段進行升級改造,通往赤水河環線公路古藺段,助力兩地交流和紅色旅游發展。

敘永縣赤水河畔烏蒙花海。 胡潤林攝

敘永縣赤水河畔烏蒙花海。胡潤林攝

隨著交通設施不斷完善,赤水路沿線的赤水、石廂子、水潦等鄉鎮除了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還將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打造赤水河觀光旅游環線,推出“赤水河源、烏蒙花海”精品自駕旅游線路,建設敘永自駕車休閑游先行啟動區。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