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關注四川筠連山體滑坡︱一場與時間競跑的生命救援戰

人民網 朱虹 趙祖樂 王凡
2025年02月09日18: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月8日11時50分許,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數間房屋掩埋、人員被困。災情就是命令!災害發生后,四川省應急管理廳聞訊而動,一場與時間競跑的生命救援戰拉開序幕。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組織緊急救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2月9日,在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的指揮中心裡,值班員華勇正在統計當前收到的救援信息。

“昨天災害發生后,廳主要領導立即帶領工作組趕赴現場,在家廳領導在指揮大廳裡持續調度當地應急部門和救援隊伍,時刻掌握前方情況,協調增派救援力量和物資等。”華勇告訴記者,截至9日14時,已組織應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交通、醫療、通信、電力等各類綜合救援力量949人,調集挖掘機、消防車、救護車等救援設備200余台(次)開展現場救援,分10個網格開展搜救排查,搜救排查正有序進行。

據了解,災害發生后,四川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緊急調撥帳篷、棉被、折疊床等救災物資1100件,宜賓市本級調撥救災物資1100件,筠連縣調撥救災物資350件,支持受災地區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四川省應急救援總隊於2月8日深夜到達救援現場,在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和宜賓、筠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混編成組,負責救援現場10個網格區域的安全管控。

康耀是第9個網格區域的安全員,配備有對講機、喇叭、喊話器、彩旗等。他隨時觀察周圍的情況,一旦有危險發生,將及時向現場救援人員進行提醒。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四川省救援信息中心出動4車13人,攜帶無人機、370M數字集群基站、高通量衛星便攜站、方艙指揮車等50台(套)裝備,於2月8日18時到達救援現場。到達后,中心立即架設指揮專網並用無人機對現場開展航拍偵察,為指揮部提供技術支撐。隨后,根據指揮部要求,編制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方案,組建12個通信保障小組,開展公網增強、公網伴隨保障、指揮專網架設等工作,並組織電信、移動、聯通、鐵塔公司展開公網恢復工作(光纖搶通、基站修復)。在中心的統籌安排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川煤隊、宜賓市綜合應急救援隊、筠連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3支隊伍共派出9車94人171台裝備趕赴現場開展救援。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2月8日14時35分,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川煤隊到達救援現場,第一時間徒步深入受災點,利用無人機、生命雷達探測等救援裝備,進行全方位、地毯式搜尋。2月9日上午7時,川煤隊搜救組使用音視頻雷達生命探測儀,對滑坡地段50米范圍內按照由外向內、由下向上的順序實施精細搜索﹔安全技術組緊盯雷達回波數據,實時分析處理,精准掌握邊坡位移、變形等關鍵信息,為現場作業人員筑牢安全防線,確保救援行動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通信保障組負責維護現場通信網絡暢通,確保信息傳遞及時准確﹔后勤保障組則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及隊員的生活需求。

隊員們在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隊員們在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災害發生后,宜賓市綜合應急救援隊迅速緊急集結30名隊員,調配4台救援車輛全力奔赴受災現場。隊員們攜帶生命探測儀、應急照明燈、指揮帳篷、破拆工具、千斤頂、急救設備等專業救援物資,第一時間抵達受災現場,爭分奪秒投入救援工作。

隊員們在爭分奪秒地救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隊員們在爭分奪秒地救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四川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四川省地震與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保障中心)(以下簡稱“省安科院”)會同四川安信科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信科創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派出前方工作組攜帶應急測繪無人機、繪圖儀、數據快速處理軟硬件、邊坡雷達、三維建模工作站、應急電源等設備趕赴災害現場,第一時間利用無人機拍攝制作災前災后對比分析圖。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安信科創公司的馬國超告訴記者,為搶在天黑之前開展有效的無人機數據採集,技術人員隻能背負裝備徒步爬山趕赴現場,終於在2月8日18時前完成既定航測任務。隨后,他們立即開展數據處理、災情研判等工作,根據指揮部救援部署,動態繪制救援力量部署建議圖,為現場救援指揮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此外,省安科院和安信科創公司的技術人員還在災害現場的最佳監測點位布設邊坡雷達,持續開展監測相關工作,為加強現場監測預警,安全施救提供技術支撐。2月9日上午8時許,在完成了邊坡雷達的架設后,安信科創公司賈虎軍與他的隊友們便開始對設備進行調試。

架設邊坡雷達。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架設邊坡雷達。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架設邊坡雷達是用於實時獲取山體變形數據的設備,通過對雷達獲取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僅可以實現災害的早期精准預警,還能起到確定滑坡范圍規模,評估災害損失、成因及治理效果等作用。”賈虎軍一邊調試設備,一邊向記者介紹。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