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一渠清水 何以潤澤川南萬畝糧田

“終於盼到通水了。”望著清澈的江水,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思坡鎮心寧村村民王莉回憶起過去,“長期以來,我們這邊的飲用水多是從小山溝頭取水,干旱季節山溝沒水,就隻能從岷江提水。水源很不穩定,生產生活有很多困難。”
2月6日,惠及四川宜賓、自貢、內江3市7縣(市、區)的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工程正式通水。140萬和王莉一樣的川南群眾再也不用擔心灌溉保障,擺脫了“靠天吃飯”。
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渠首。四川省水發集團供圖
很多人或許會疑惑,川南擁有不少江河,為何會缺水?
原來,川南地區雖有大江大河,如長江(金沙江)、岷江、沱江等,但河流流經的裡程較短,缺乏大型湖泊和水庫,導致雨季洪水迅速過境,難以儲存水資源﹔加上水利設施不足,造成了工程性缺水。這就好比,沒有足夠的“壇壇罐罐”儲存雨水,導致干旱時無水可用。
以內江市為例。內江屬於典型的資源性、工程性、季節性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5%、全省的16%,是四川省5個嚴重缺水市(州)之一。如今,向家壩灌區一期內江供水管道工程從邱場分干渠末端的紅旗分水池取水,通過凌家灣泵站提水,最后進入黃河鎮水庫,管道全長38公裡,其中內江境內長12公裡,年供水量1.1億立方米,內江人民即將喝上優質的金沙江水。
岷江江底隧洞閘門開啟后,清澈的金沙江水沿著渠道奔流而下。視頻截圖
作為四川省“六橫六縱”骨干水網工程的重要“一橫”,向家壩灌區工程的意義不言而喻。
“向家壩灌區工程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順利通水,將為川南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對保障當地城鄉供水、農業灌溉具有重要意義。”四川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處長潘超說。
建成的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一步岷江江底隧洞管理中心。王鐵鬆攝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記者了解到,根據測算,一期一步工程達產后,灌溉保証率將得到顯著提升,預計單產糧食平均年產量相應提高,主要糧食作物年增產0.63億千克,平均每畝增產糧食每畝34公斤﹔經濟作物平均年增產1.82億公斤,平均每畝產量增產每100公斤。
工程的建設也讓川南經濟區擁有了跨市骨干水網,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據悉,2018年12月,向家壩灌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分兩步實施,待整體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達8.47億立方米,將極大解決川南地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有效保障254萬人生產生活用水和198萬畝耕地灌溉用水,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內江供水管道出口。四川省水發集團供圖
“未來,金沙江流域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對於宜賓乃至川南地區群眾的福祉提升至關重要。”潘超說,四川將通過強化流域用水總量控制等水資源分配策略,在用水指標總量控制范圍內,加大對金沙江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設。這些工程將成為水資源合理調配的關鍵樞紐,為宜賓及川南地區穩定的用水供應提供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