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量子是“子”嗎(嘮“科”)

袁嵐峰
2025年02月08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一句網絡流行語的調侃,側面反映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突飛猛進。從前沿研究到日常生活,越來越多人對量子產生了興趣。那麼,量子到底是什麼?

  量子不是一種粒子,而是一種性質。具體而言,當一種事物是不連續變化的,我們就說這種事物是量子化的,把它的最小單元稱為量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上台階,我們隻能上一個台階、兩個台階,而不能上半個台階。

  量子化是微觀世界的本質特征。在宏觀世界裡連續變化是大多數,但在微觀世界裡,不連續變化才是默認值。

  例如,光是由一個個光子組成的,可以有一個光子、兩個光子,但不可能有半個光子。原子中電子的能量隻能取某些特定的值,不能連續變化,所以這些可取的能量值叫作能級。此外,粒子的電荷、角動量、磁矩等物理量,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量子化的。

  因此,描述微觀世界物理規律的科學就叫作量子力學。這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開創的,后來經過愛因斯坦、德布羅意、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成為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之一。

  世界上,幾乎找不到與量子力學無關的地方。世界的存在,即原子的穩定性。觀察原子結構可以發現,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電子為什麼不落到原子核上去?實際上,按照傳統的物理學,電子必然會落到原子核上,如果這樣,原子就不可能穩定存在,我們所知的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量子力學“拯救”了原子,量子力學決定了原子中電子的能級有個最小值,電子最低隻能在這個能級上,不能再往下掉。因此,電子不會落到原子核上。

  除此以外,量子力學還解釋了物質所有的微觀宏觀性質,如硬度、磁性、導電性,由此催生了大量現代信息技術,如激光、核能、半導體、發光二極管。計算機、手機等的出現都與此相關。

  既然量子科技已經應用得如此廣泛,為什麼現在人們又把它視作新興技術呢?

  這是因為近年來量子科技有了全新的內涵。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開始主動調控和操縱單個粒子,充分挖掘它們的量子特性。例如粒子狀態的遠程傳送、不可破譯的信息傳輸、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和測量能力等。這就是新興的量子信息科學,被稱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具體而言,它分為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三大部分。

  說到量子通信,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例如,2016年發射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世界首創﹔量子計算是目前全世界最熱門的科研領域之一,我國科學家研發的“九章”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在光量子計算方面國際領先﹔量子精密測量離大家的生活最近,例如衛星導航,其中的核心技術就是原子鐘——人類目前最精確的計時裝置,是一種典型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

  雖然目前產業規模還不是很大,但量子科技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或許,當將來的人看到我們還沒有大規模使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就會像我們現在看到沒有學會用電的古人一樣。跨越百年的量子科技,還將源源不斷創造更多驚喜。

  (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本報記者徐靖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8日 06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