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優化營商環境出台十二條措施

2月5日,瀘州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會上發布《瀘州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並印發《瀘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瀘州從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有效解決拖欠企業賬款、提升項目審批效率、常態化發布城市機會清單等方面制定措施,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措施》提出,瀘州將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嚴禁不具備主體資格的組織實施檢查,加快建立分級分類檢查制度,定期公布涉企檢查頻次上限,有效防止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過度檢查等。
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瀘州明確,將暢通調解、仲裁、訴訟等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渠道,暢通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酒城政企通”等投訴渠道,受理部門受理后10日內審查交辦,辦理部門原則上30日內反饋企業。
瀘州還將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措施,包括對重點優勢工業、外貿等領域符合條件的企業貸款給予貼息,力爭將企業融資擔保成本控制在1%以內等。在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方面,瀘州提出要完善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全力實現項目審批全流程24個工作日內完成等。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措施包括梳理發布惠企政策清單,推動政策“進大廳、進園區、進企業”等。
根據《措施》,瀘州將每季度發布更新城市機會清單﹔通過制定完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范,統一中介服務結果要件標准等措施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高效推進信用修復“一件事”改革,一般失信行為7個工作日內、嚴重失信行為20個工作日內完成修復﹔在壓縮供水供氣報裝時限、落實停水停氣提前預通知、支持園區推進燃氣管網整合等方面不斷完善制度措施,降低企業用氣成本。
《措施》明確,到2027年,瀘州經營主體准入、運營、退出等關鍵環節堵點難點問題有效緩解,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明顯降低,營商環境總體水平居於全省前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