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村干部與青少年共舞 四川隆昌千年非遺煥發新活力

2025年02月07日11:2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一年一度的隆昌舞龍文藝展演在當地蓮峰公園舉行,來自四川內江隆昌市13個鎮(街)的舞龍隊伍同台獻藝,各展風採。

13支舞龍隊中,有一支隊伍有些特殊,不僅年齡結構跨度大(隊員中最大的52歲、最小的16歲),而且10個隊員中有8個都是村干部。“我們這條‘龍’有1000多年歷史了,可以說是13支隊伍裡最老的龍。”演出結束后,“雙鳳龍燈舞”大金龍第34代傳人江斌說。

據悉,隆昌正月初八舞龍節由來已久。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隆昌建縣,那年的正月初八即隆昌縣城的第一個逢場天,又叫開場日。為慶祝一年一度的開場日,縣城裡舉行了盛大的舞龍儀式。從此,舞龍這一習俗便流傳下來,延續至今已有400多年。

相比起隆昌正月初八舞龍,“雙鳳龍燈”的歷史更加悠久。雙鳳鎮坐落在成渝古道上,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就在此設“來鳳縣”,后設雙鳳驛。縣裡人認為不能有鳳無龍,於是縣衙下令:來鳳境內必須耍龍燈,以求得風水和諧。從那時起,龍燈成了雙鳳人心中的神聖之物,耍龍燈寓意著吉祥、幸福和風調雨順。自唐朝以來,雙鳳鎮就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但凡逢年過節,就會竄出許多條由人舞動的“龍”,在小鎮的大街小巷四處游動,挨家挨戶給大家拜年。

今年62歲的江斌從小就喜歡舞龍,8歲那年便登台表演,33歲時正式成為“雙鳳龍燈舞”的大金龍傳人,舞龍頭至今。

2月5日當天的舞龍表演,江斌沒有登場,而是把機會讓給了徒弟們。因為中間穿插有文藝節目,雙鳳鎮舞龍展演排在第11個節目登場。

演出中,10名隊員,1人手持龍珠,9人舞動龍身。在激揚振奮的音樂聲中,大金龍時而翻江倒海,時而蜿蜒盤旋。隊員們默契配合,不僅做出了盤龍、穿龍等常規動作,還完成了雅雀抬梁等高難度動作。

江斌說,這支隊伍成立時間隻有4年,10個人中有8個村干部,其中3個是村書記、5個是村委委員。“以前,舞龍隊隊員大多是雙鳳鎮的村民,平時大多要外出務工,年底回來也很難擠出時間排練,更別說參加日常外出表演了。於是,鎮上便成立了這支村干部為主力軍的舞龍隊伍。”

52歲的黃大水是舞龍隊年齡最大的隊員,也是雙鳳鎮秧田村黨總支書記。組建舞龍隊時,鎮上要求一個村出一個人,從小就喜歡舞龍的黃大水毛遂自薦。

“我就是看著舞龍長大,小時候最喜歡跟著龍燈攆,有時攆幾公裡都不覺得累。”對於那段有趣的童年往事,黃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真舞起來后,黃大水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不僅考驗體能,還考驗技巧,並需要和隊員們不斷磨合,才能讓整條龍更加靈活。舞龍三四年來,他發現這項運動確實能夠強身健體,提升精神面貌。

16歲的葉綠是隊伍中最小的成員,還在隆昌七中念高一。雖然舞龍才一年,但是他已經能熟練地站在隊員的肩上,展現青春陽光的一面。葉綠說,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隻要舞龍隊需要他,自己都會堅持下去。在他看來,傳承傳統文化是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每次演出結束都有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江斌透露,為了更好地將雙鳳龍燈舞這一省級非遺傳承下去,當地作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與西南政法大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盤活轄區內閑置學校用於打造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讓非遺走進校園,利用體育課時間教學生舞龍。

近年來,雙鳳鎮組建了由鎮村組干部、教師、黨員、群眾組成的“雙鳳龍燈”表演隊伍十多支,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展現表演,舞出非遺風採。(彭茜、趙祖樂、劉天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