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⑧

林世全:深化產教融合 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學院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典型案例

2025年01月22日11:2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展現四川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要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的生動實踐,從2024年12月2日起,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與人民網四川頻道聯合推出“人民網聚焦四川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人民網成都1月22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世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分享了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學院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教融合典型案例,積極投身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實踐、成就和願景。

市域產教聯合體組建以來,實現了近80%的畢業生在四川省內就業,

近三年畢業生留宜賓直接就業均超過20%

人民網記者:感謝您接受人民網專訪。請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高質量發展成就。

林世全:近幾年,我們聚焦“國家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教育?地方需要什麼樣的職業院校?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產業人才?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成長?”四個需求,倒逼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內涵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車道。可以用四句話概況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產業人才培養能力和地方發展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職教自信心和事業自豪感顯著提升,師生滿意度和社會認可度顯著提高,地方屬職業院校有為有位的局面初步形成”。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全景。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全景。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一是明確學校服務區域發展的定位。作為地方屬高職院校,我們把服務國家戰略具體化到服務地方中,響亮提出了“宜賓職院為宜賓,服務好宜賓就是服務國家戰略”,同時兼顧服務區域和開放發展。從就業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2019年前,我們學校約80%畢業生需要在沿海就業。隨著宜賓產業環境的巨大改變,我們注重聚焦宜賓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尤其是市域產教聯合體組建以來,實現了近80%的畢業生在四川省內就業,近三年畢業生留宜賓直接就業均超過20%。

二是內涵建設不斷深化。2023年3月,市委深改委出台《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支持學院用三年時間,在混合所有制、機構編制人才管理、職稱評聘、科研社會服務、職教集團、平台建設,國際交流、績效分配和經費投入等方面實施8大改革26項子任務,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高職院校,辦學活力、辦學質量和整體實力全面提升。2023年9月,整體搬遷新校園辦學,徹底解決硬件短板問題。師資力量不斷夯實,博士人數由原來的3人增至全職47人、在讀37人,碩博佔比58.4%。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三是產業人才培養的精准度和質量不斷提升。我們提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該聚焦產業人才,從產業類型來講,在培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人才的同時,也注重培養支撐新興產業發展人才,並適度超前布局培養未來產業人才﹔從產業鏈人才需求講,重點培養產業技術創新人才、產業智造人才、產品使用和維護人才﹔從產業人才類型上講,培養工匠型和創新型產業人才。需求導向倒逼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直接變化是:企業對畢業生滿意率、對學校滿意率逐年提升到99%左右,專業對口率上升了10個百分點,2024年單招和普通高考錄取線突破歷史新高位﹔起薪水平在8000元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其中2024年是2023年的2倍多﹔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比例提高,目前通過參與科研、軟件開發、創意設計、競賽、校辦企業運營等途徑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生佔比達到27%。

林世全在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作主旨報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林世全在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作主旨報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四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明顯。2024,作為牽頭院校成功立項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並牽頭組建3個行業共同體。以燃面學院、燃面協會、燃面公司三駕馬車帶動宜賓燃面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學院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教融合典型案例,制定7項標准,開發3個系列26個燃面新產品,獨創沖泡型8個燃面系列產品,其中2個產品分別獲得2023年、2024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累計培訓燃面師3000多人,提供燃面研學服務超過2000人,宜賓燃面師被認定為省級勞務品牌。開發並推廣“技狀元·雲上職教”平台,探索職教數智化孿生系統和數智化治理系統建設新模式,平台免費向全國職業學校和合作企業開放,目前已有16所中高職學校意向試用。燃面產品、“技狀元·雲上職教”平台等產教融合成果首次亮相2024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產教融合展,取得良好反響。

推動深化黨的領導和黨建制度改革、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

績效制度改革、產教融合改革、科研制度改革、數字化轉型7個方面,100項改革任務

人民網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部署。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林世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部分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我們召開了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抓實內涵發展,為加快創建國家‘新雙高’實現學院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斗”的學院黨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會,推動深化黨的領導和黨建制度改革、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績效制度改革、產教融合改革、科研制度改革、數字化轉型7個方面,100項改革任務,並加強過程指導和日常督查,確保改革任務落實落地。

在技狀元·雲上職教平台推介會上向全省中高職學校推介雲上職教平台。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在技狀元·雲上職教平台推介會上向全省中高職學校推介雲上職教平台。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對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我個人建議:

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確保黨的領導在辦學治校中縱到底、橫到邊。以“大黨建、大思政、校企社協同”建設為載體,建設更高水平的立德樹人體系,深化“五育”共融,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

二是健全和完善教育合作保障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台相關激勵政策,明確企業參與教育的法定責任,同時也保障其合法權益。可設立專項基金,重點支持地方政府、高校和企業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要堅持有為有位的原則,主動適應產業人才需求,樹立融入產業、成就企業、服務地方的理念,深化校企共建共享“五金”建設成果,在教育教學機制上大膽改革創新。

四是推進數智化教育轉型。強化數智化意識,提升數智化能力,加大數智化新基建,開發建設以任務管理為核心、融合業務管理和AI自動評價的共享雲上職教平台,大力實施通專融合改革,全面提升學生數智技術技能,最大限度滿足企業崗位技術技能躍遷的需求。

五是加大職業教育對外開放。職業教育境外辦學擁有獨特優勢,辦學需求廣,發展潛力大。職業院校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以東盟、中亞為先行區,帶動非洲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決策部署,以“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為總體原則,以“先培訓、后學歷”為推進策略,以“危地不往、亂地不去”為工作底線,有力有序推動職業教育境外辦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不斷增強中國職業教育的感召力、影響力、塑造力,打造中國職教的國際品牌。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北門。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北門。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不斷提升產業人才培養能力和產業發展服務能力,

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人民網記者: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貫徹全國及全省教育大會的情況。

林世全:一是加強傳達學習,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會、常委會、院長辦公會、干部大會等會議,對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進行深入學習,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三大屬性、教育強國的六大特征、八個體系、五個關系學深悟透。外派干部教師54人次參加專相關題培訓學習。督促各部門、二級學院,各基層黨組織進行深入學習,確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刻領會其核心要義。同時,還利用學院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廣泛宣傳大會精神,營造學習氛圍。二是開展專題研討,邀請職業教育國內權威專家5人次,通過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深入研討大會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委中心組學習每次針對落實大會精神的一個專題進行研討。三是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學校實際,以“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持續深化黨建、立德樹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校辦企業發展,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升產業人才培養能力和產業發展服務能力。

林世全在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介紹宜賓市產教融合成效。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林世全在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介紹宜賓市產教融合成效。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供圖

立足宜賓、服務四川、面向成渝、輻射帶動川滇黔結合部,

積極投身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

人民網記者:站在新起點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如何構建“立足宜賓、輻射西南、全國一流、國際水平”開放發展格局,堅定不移向建成現代職業院校邁進?

林世全: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緊扣“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服務支撐四川六大萬億級優勢產業和宜賓四大千億主導產業,立足宜賓、服務四川、面向成渝、輻射帶動川滇黔結合部,積極投身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

一是以平台建設為載體,將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與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有機融合,探索政企校三方協作的新模式,構建協同育人“命運共同體”,在政策范圍內突破行政壁壘,創新融合機制,形成典型案例,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實証支持,為企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機制。持續推廣技狀元宜賓燃面,推進校園資源平台化建設,推動白酒實訓基地、職教助融計劃、信創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機器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項目落地。豐富校企一體化、股份制合作、項目制合作、捐贈贊助四種產教融合模型,形成更加生動具體的產教融合案例,推廣“宜職產教融合模型”。二是以“雙高”建設為契機,瞄准“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以立德樹人、產教融合、“五金”建設、數智化新生態、國際交流合作為主要抓手,有效提升產業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三是做數智化轉型的先行者、引領者、服務者,持續深化數智化轉型“334N1”模式,持續建好和推廣“雲上職教”平台、學生心理健康AI管理系統、元宇宙實訓基地等,構建人才培養全領域全過程全覆蓋的職教數智化孿生生態系統和數智化治理體系。四是適度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人才培養,目前已經布局新型儲能、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產業等四個方向的未來產業人才培養方向,主動對接國內頭部企業,持續深耕本地骨干企業,集成服務本地中小微企業,推動產業人才培養從適應向引領、創造轉變。五是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四川時代等企業探索崗位分類基礎上的“1+N”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同步開展通專融合教學改革試點,試點推進實踐教學標准制定和推廣,把關鍵辦學能力根植產業內核。

同時,我們也將為關鍵產業提供產業人才培養服務,在職教領域生動實踐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宜職案例。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