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兩會融觀察︱文化發展百花齊放 文旅熱點“吸粉全球”
川菜川酒、川劇川茶、長江長征、蜀道三國、三星堆、金沙……四川的文化土壤歷來肥沃,歷史文脈華章壯麗。
在秘魯印加博物館舉行的“太陽之光:古蜀文明與印加文明互鑒展”上,來自四川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代表性器物,與印加文明的珍貴文物跨時空“對話”﹔曾一度淡出大眾視野的川籍音樂人刀郎與短視頻博主李子柒,以對傳統的致敬姿態相繼復出,成為引發全網熱議的現象級文化事件……回溯2024年,四川文化大事件不少,活力十足,發展更是出彩出圈。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這一年,四川考古成果有目共睹。舉世矚目的稻城皮洛遺址、資陽濛溪河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陸續刷新著人類探索歷史的進度條。
四川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推動保護傳承,重任在肩。
去年12月16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二期工程在廣漢市的三星堆研究院啟動。四川,正組織對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重要遺跡和功能區的未知領域開展發掘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四川對三星堆、金沙遺址進行“深挖”,期待全面掌握兩個遺址的文化面貌和豐富內涵,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燦爛成就。
今年1月14日,“古蜀遺珍”三星堆出土文物圖片展在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開幕。中國駐土耳其大使姜學斌表示,三星堆遺址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與土耳其安納托利亞輝煌的古代文明彼此交匯,是兩國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的積極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大力量。
保護傳承不停步。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推進三星堆—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川劇演出《滾燈》。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創排的川劇《丁寶楨》在重慶連演兩場,現場氣氛熱烈,觀眾席上年輕面孔不少。2024年,川渝兩地進行了全國文化領域跨省域協同立法的首次探索﹔同年9月1日,川渝兩地的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同步施行。
四川文化領域的這一標志性事件,讓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鐘燕平看到了加強曲藝傳承發展法治保障的重要性,今年的四川省兩會上,她聚焦法治保障,為四川曲藝保護、傳承、發展建言獻策。她說:“通過不斷創新和傳承,希望四川曲藝也能像川菜一樣,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欣賞,進一步走向世界,成為四川文化的標志性名片。”
在四川省政協委員寒露看來,重大文藝項目、文藝精品、文藝品牌的產生、生產和創建,根本靠人,人才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要實現四川文藝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攀上藝術高原、登上藝術高峰,需要一批涉及各藝術門類的行業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而這些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都是從優秀中青年藝術人才中成長起來的。”寒露認為,制定一個有利於優秀中青年藝術人才不斷涌現、不斷成長的政策措施,十分必要。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4年工作時提到:文旅熱點“吸粉全球”,入境游客大幅增長。大熊貓、九寨溝、三星堆、稻城亞丁等四川文旅熱點出圈的同時,四川各市州也大力提振文旅市場。
酒城瀘州,是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城市,非遺保護工作更是獲評全國先進集體。今年1月1日,全省首個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瀘州市文化旅游發展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紅色文化、白酒文化、長江文化、康養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利用與發展,對於打造瀘州文旅新名片、新品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四川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瀘州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宋遠平表示,《條例》將為當地文旅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讓“詩”和“遠方”實現更好聯結。
“今年是四渡赤水戰役勝利90周年。”同樣來自瀘州的省人大代表王小均帶來建議,希望加強區域聯動,聯合雲貴整體開發“四渡赤水”紅色文化資源,讓全國旅游熱聚焦西南片區“四渡赤水”紅色文化招牌。
“非遺賀新春—點亮中國燈”全國主會場活動暨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趙祖樂攝
文博演繹市場也是“一票難求”。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四川引進營業性演出3.2萬場。
以成都為例,剛剛過去的跨年夜,成都演藝市場持續火爆,跨年檔期間,舞蹈詩劇《隻此青綠》、2024跨年交響音樂會、國風音樂會……各類演出“花樣上新”。據統計,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1日,成都共舉行線下演出124場。
還有影視行業。2024年,《浴火之路》《熊貓計劃》《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3部“四川造”電影票房過億﹔同年8月,在成都舉辦的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系列活動上,120余個影視項目集中簽約,並為四川的影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從古蜀文明國際化,到現象級網絡文化的持續火爆,再到大熊貓、九寨溝等國際IP熱度的居高不下,四川文化事業正全面發展、百花齊放,文旅市場活力無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