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新春走基層︱億元村的“陽光密碼”

人民網記者 郭瑩
2025年01月20日09:4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除了吃和耍,住在這裡我連碗都不用洗。”近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賢家新村,75歲的謝阿姨給一年來的旅居生活打了一個“總結”。

謝阿姨每天早晨7點起床,洗漱收拾后就迎著朝陽出門,用手機拍回花草樹木、人文風物,制作成短視頻發朋友圈,一日一更,主打記錄生活。

同謝阿姨一樣文藝范兒十足的,還有吹拉彈唱無一不通的李爺爺、聽到音樂就翩躚起舞的陳婆婆……老人們興趣相投、志同道合,自娛自樂,過得很是舒心。

相處久了,感情深了。誰家兒女寄來好吃的,都會給大家分一分,謝阿姨說:“都是‘老根兒’,好東西要懂得分享。”

村裡康養老人互幫互助,圖為謝阿姨正在跟朋友測量血壓。人民網記者郭瑩攝

謝阿姨正在幫村裡的朋友測量血壓。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謝阿姨、李爺爺、陳婆婆,是典型的“候鳥”老人,他們來自天南海北,隨季節“遷徙”不同的居住地。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賢家村,看中的是這裡的宜人的氣候、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

米易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立體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冬春天氣晴好,年均氣溫20℃,年日照超過300天,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4000個。賢家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配套齊全,村子距新成昆鐵路米易東站車程僅10分鐘左右,S465省道貫穿而過,游客往來極為方便。為了發展康養,2014年,賢家村利用新村建設的契機,修建了2棟別墅和20棟接待型別墅,利用閑置荒坡打造山地公園,種植各色花卉植物為村貌增色,為康養客人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村委還通過協調資源,開通村口直達縣城的往返公交、暢通老人就醫綠色通道、建設串聯全村的健身步道,完善各類生活配套。

賢家村一隅。人民網記者郭瑩攝

賢家村一隅。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如今,賢家村已經由一個普通的攀西小村,躍升為遠近聞名的產業發展大村。據村黨總支書記周麗介紹,目前全村從事康養的農戶400余戶,單日最大接待能力可達1.5萬人,年接待游客約60萬人次。隨著康養產業的紅火,全村資源被盤活,2023年,賢家村全村旅游產業收入達到1.5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萬元。

美麗的賢家村。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美麗的賢家村。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謝永強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2014年,他將自家房屋打造為民宿,涉足康養領域,10年過去,他通過租賃等形式擴大規模,經營的民宿從最初的1棟樓、二三十間房間、百人左右的接待能力,發展到6棟樓、600個床位。“我們目前季節性用工達60人左右,其中八成都是村裡留守婦女,50歲以上的佔一半。”謝永強說,通過在民宿打工,這些村民月均收入能達三四千,“在家門口賺錢”不再難。

村民代瑩一家出租自家房屋用作民宿,旺季時夫妻倆就在民宿幫廚,還能騰出余力照看家裡的2畝自留田地。每年,他家都能領到固定的房租收入,加上幫廚工資、農產品銷售收入,“錢包一年更比一年鼓”。

賢家村一家民宿裡老人正在看手機。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賢家村一家民宿裡,一位老人正在看手機。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康養產業的振興,不僅促進了村民靈活就業,還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銷售。據賢家村民宿協會會長代波介紹,通過康養客“帶貨”,七成以上村民在自家田邊就能將小番茄、番薯、萵筍等農產品賣出去,每天,快遞運輸車輛會開到村裡,拉走數至少五六百件新鮮果蔬。

隨著康養產業從零散化到規模化、集中化發展,賢家村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逐漸吸引了來自新疆、青海、陝西等外省的客人。代波透露,2021年以前,省外游客僅佔5%左右,到了2024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15%。

讓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突破季節性短板制約,賢家村正努力尋找發展新機遇——2024年暑假,謝永強招徠了200多名重慶客人,在村裡住了半個月。這些客人看中的,是米易夏季涼爽舒適,相對於重慶夏季高溫悶熱的天氣,這裡體感更佳。

村裡完善了健身配套設施,成為老人們的最愛。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村裡的健身配套設施是老人們的最愛。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我們正在積極開拓暑期業務。”賢家村民宿經營人員白鵬飛說,他計劃在夏季通過降低房費,開拓暑期青少年托管業務,聯動周邊文旅資源,實現民宿“四季康養”,“一路向陽”。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